“这个市场在中国还没有完全被开发。现在看起来还有点慢,但是会越来越快,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刘琬乔说。
例如,目前的智能家居距离全屋的一体化、智能化还有一些距离。但是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化的单品已经接受了。不仅智能手环、智能血压测量仪等被普通消费者认同,净水器、电冰箱、电视机等一些大件产品的智能化也在加快,其价格也逐渐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
智慧家庭把人们日常生活信息化,个人和家庭隐私的泄露可能性就越高。比如三星和LG电视就被曝出利用互联网电视搜集用户隐私的行为。刘琬乔认为,在智能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安全,尽可能地提高安全控制,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暗战”赌未来
当前,行业发展趋势趋向明朗,不过,在市场尚未被真正引爆前,企业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尽管如此,各路资本使出“八仙过海”的招式豪赌智能家居盛宴。
“不少中国消费者以四年到五年为周期更新一次家电产品,特别是冰箱、空调等大件。智能家居,先是以电器为主,然后是窗帘、门等。而大件属于耐用品,我们的策略是以客厅为轴,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客厅娱乐以及客厅的内容和服务,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刘琬乔说。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如砸钱去打广告,而小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优势,需要借助巧劲,把品牌影响力做上去。刘琬乔举例说,除了自身的渠道外,还要跟广电运营商、联通和电信运营商等合作,借助他们已经成熟的销售和经营体系。同时在定制上发力,如给互联网家装企业、酒店、小区物业等定制相关软硬件。再有就是利用好线下和线上的融合。
“硬件产品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规模才能把成本降下来。而在智能家居产品市场,技术无非比别人多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如果别人真正打造出了一个技术精英团队,可能半个月就把你的技术融合掉。就算申请再多的技术专利,别人也会优化得更好。”刘琬乔说。
在她看来,智能家居硬件产品想要赚到钱,需要市场规模被真正点燃、供应链成本被降低、加大中间的技术研发投入,同时基于智能产品的增值内容和服务取得新的利润来源。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不少智能硬件厂商并不是单纯卖产品来获得利润,他们更希望把硬件铺到家庭后,拿到消费者的数据,获得更高溢价。只不过,各家企业的策略不同而已。
“我们的侧重点是与电视发生互动,同时更希望打入二、三线城市,因为这些消费者有更多时间看电视。同时与当地的服务结合在一起,如家政、物业、买菜、电视游戏等,开发收费内容,并让它更加简便、简易,展现方式更加丰富。”刘琬乔说。
在抢夺“消费者的商务数据”面前,大的市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刘琬乔说,很多城市都希望高新企业入驻,并在技术、人才、税收等多方面提供优惠,在看准了中国家庭未来的消费升级趋势后,无论是企业、资金、政策等都在积极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