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服务

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催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16-04-09 作者:汤敏  左小蕾  来源:国务院参事室
关键字:互联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

    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新工业革命前列。我们应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培育若干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我国必须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瞄准国际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把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升级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给经济发展新常态注入智能化的新动力。

  人工智能是新工业革命的基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三大尖端科技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被视为人类科学尖端,科研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尔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从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人工智能主攻方向是通过“逻辑专家”的“推理和搜索”方法来解决一些特定问题,如迷宫探索、机器人行动规划,以及各种棋类博弈。然而,当人们意识到当时的人工智能只能解决一些“玩具问题”,而对复杂现实问题束手无策时,人工智能研究走向了第一次低潮。

  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卷土重来。这一阶段特点是研发出了能利用“知识”的“专家系统”,让计算机能够像该领域的专家一样出色地开展工作。同时,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语言、知识表示、推理方法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很多雄心勃勃的大型人工智能计划都面临着推理能力弱、实用性差等难以克服的困难,人工智能研究又进入了第二次低潮。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人工智能研究的瓶颈又有所突破。由于互联网、浏览器及搜索引擎的问世和快速发展,运用海量数据的“机器学习”迅速崛起,尔后开发的计算机的“深度学习”能够开始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学习。由此,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又一次新高潮。

  各国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

  随着进入新世纪后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得到极大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美国家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脑研究、网络融合、3D智能打印等领域不断有所突破。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有两大重点,分别是智能化的云机器人技术和人脑仿生计算技术。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均将云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之一,包括建立开放系统机器人架构、构建网络互联机器人系统平台、开发机器人网络平台的算法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在人脑仿生计算技术上,由于“深度学习”的成功运用,电脑可以开始部分模仿人类大脑的运算并能够实现学习和记忆。美国IBM公司正在研究一种新型仿生芯片,预计最快到2019年可完全模拟出人类大脑。为此,各国都在该领域加大投入,企图抢占制高点。

    包括谷歌、IBM、Facebook和微软在内的各大公司纷纷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这些公司早都在运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最近一个新趋势是,各大公司纷纷开放了自己的研究资源平台,以期吸引更多研究者在其上参与研究。2015年11月,谷歌开发了一个名叫TensorFlow的机器学习平台,把复杂数据结构传输至人工智能神经网中进行分析和处理。全球各地开发者和爱好者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平台。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也推出基于Torch机器学习框架的能提升人工神经网络运行性能的开源工具。Facebook也宣布开放针对神经网络研究的服务器“Big Sur”。最近,IBM也宣布开源了旗下机器学习平台SystemML,用以支持描述性分析、分类、聚类、回归、矩阵分解及生存分析等算法。亚马逊开放的Amazon Machine Learning,可以让任何开发者都能够轻松使用历史数据开发并部署预测模型。

3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