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和效率平衡角度,企业会逐步通过机器替换人,大量的人将由原先体力解放转型到脑力创新,也会导致大量低成本知识工作人员会出现。加上信息泛在化也会驱动企业如何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和创新实践的场。
10.服务化转型驱动企业组织方式从竖井模式向资源模式转变
国办【28号】文件提到,企业要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构建开放式生产组织体系,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甚至对于国有企业,可以探索引入有限合伙制。
如何快速响应市场和每一个客户的需求,自动组建新的团队(最小阿米巴单元)、企业资源自动配置、自动优化调整,自组织模式探索是企业推向服务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题外话
上周去了一家做无缝内衣很传统的服装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行业供应体系深耕和降本增效,甚至从产业链上游包纱投资做起,到前道织造过程自动化,到后道染整、裁剪、缝制、包装生产现场能分钟级实时反馈.从事业部到车间到班组,数据从订单到缸号、框号到包都已能追溯,借助信息化手段,该企业已实现更快交付和更低成本,并已经在无缝行业已经做到了第一和上市。但老板一直思考如果突然有一天订单没了或者国外供应链体系发生变化,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所以这家公司从去年做了大量投资,部署行业云平台,整合产业资源和建立自主品牌的营销社群,希望构建更长久的竞争优势。
一味等着国家资金支持和只为申请资金支持的企业来开展制造业服务化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有一种感觉,中国现阶段通过低端制造,在产值已达到了全球工业化巅峰,但生产性服务创新发展依然缓慢。政府通过制定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机制已是比较好的开端。但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企业依然是主体。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利用资本杠杆、知识力量,进一步把服务做大才是数字时代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紧要选择。
正如GEJeffImmelt所言,昨天还是工业公司,一觉醒来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软件和分析公司。借助数字技术,把产品做小,把服务做大,是所有制造业企业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