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服务

智能制造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发布时间:2016-10-18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制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发展高端制造业早已被很多发达国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等。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描绘了制造业发展的蓝图,以期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而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海归的身影。

经济转型 智能制造必不可少

    中国经济如今已步入“新常态”阶段,劳动力、原材料成本日益增加,资源稀缺问题凸显,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实现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是重点。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有其必然性,它是当前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的命题。

    智能制造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果,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反过来又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助力。

    杨桂林曾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攻读博士,他深耕于全向移动平台领域。这一平台适用于需要进行精密装配、精准定位与对接的场合,并能大幅提高装配效率。据了解,传统的非全向移动平台通常采用“大轮套小轮”的滑动方式来实现平台的运作,依靠扭力来进行运动,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容易造成地面损毁,并且转向过程也较为复杂,不仅效率较低,还不太稳定。而全向移动平台则可以沿着任意方向做直线运动而无需事先做旋转运动,所以更为精准高效。当在狭窄的空间施工时,它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杨桂林的全向移动平台技术应用于物流搬运领域,只需要一个小平台,辅以一只机器人挂臂,便能实现货物的自动化搬运。

    除了仓储物流,全向移动平台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武器装备等领域。据悉,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利用全向移动平台实现无人作业。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智能制造的痕迹随处可见。

高层人才 海归成分不容小觑

    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要素,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引进一个高层次海外科研人才,就能带来、开发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科研项目;引进一个创新团队,有可能培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因此,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吕广强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取得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后,决定回国创业。他专攻管道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机器人,掌握着核心研发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

    据他介绍,管廊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从检测到修复等多个环节。“以往若想检测管廊破损的具体位置,要么是人钻到管子里去,要么是使用专门的球形棍伸进去探测。施工者只能挑着灯在幽暗狭长的管道中爬行摸索。由于管道一般都比较长,管道内的情况复杂、未知,可能藏有大量的不明物体,比如砖块、淤泥等,在检测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麻烦。并且施工者长时间地待在管道中工作,很容易出现缺氧的状况。”吕广强说道。

    这样的检测方式低效又危险,但却是大多数地下管廊修复者的工作常态。把这些工作交给机器人完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吕广强的管廊机器人能够在充满淤泥的排水管道中轻松穿梭,并将管道内部的情况清晰成像、实时反馈,同时还能采集、储存相关数据。他的机器人现已为“五水共治”工程、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过不少服务。

    用智能机器替换人,既能解放人力、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这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凭借着在某些方面的科研优势,高层次海外科研人才在回国后能够用其科研成果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智能制造 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当谈到“中国制造”这4个字时,大多数人会想到衣服、鞋子等加工品。这种印象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中国制造”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能否实现“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很重要,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现如今,在许多领域我们的智能制造初显成果,但还略显稚嫩。

    据吕广强介绍,国内工业正处于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的阶段,而许多发达国家却早已走过了这个阶段,正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国内大多数做管廊机器人的公司仍需进口某些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还不太成熟,容易受制于人。我们公司虽然掌握着自主研发技术,却也面临着智能化不足的问题。因为有些地下管廊长达几公里,管道内部情况复杂。这对管廊机器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既要在各种复杂工况下做到精确检测、记录,又要实现智能化作业,比如修复管道。一次性要做这么多工作,我们的机器人经常会感到 力不从心 。这些延伸的功能现在仍处于摸索阶段。”吕广强说道。

    上面这段话反映出了智能制造的现状: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模仿的阶段,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与设备,而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则面临着“瓶颈期”。若只引进国外的技术与设备,而不进行研发投入,在技术路径不明确的新兴产业中有可能造成沉没成本。一旦产业技术革新,则前期的投入难以收回,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