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点

制造业的下一步:连接智能和未来

发布时间:2017-04-29 作者:徐小安 
关键字:智能和未来 
“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是制造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传统制造用信息技术例如云计算实时联网之后,它和客户的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变化。未来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而制造业的下一步就是连接智能和未来。

 
    我们的理念对制造业有什么启发,我觉得这是一个完全互相启发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做这样的探索,而且我们也非常期待,我们这样的一种生态体系完全可以跨出媒体这个行业,可以跟传统领域有更多的合作,来构建一个更好的传播生态。
 
    刘湘明:今天我们在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长安汽车已经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已经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所以今天想跟您交流的问题就是长安汽车当初要走智能汽车这个方向是怎么考虑的?当时做了哪些策划和研究?
 
    胡朝晖:汽车行业是受整个互联网产业冲击非常大的一个产业。当初在思考做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时候是很多年以前,主要是基于这么三个原因:
 
    第一当时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很快,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当然现在人工智能又发展非常快,所以这个技术已经成熟。
 
    第二我们看到行业的变化,比如说智能手机以后下一个我们感觉可能就是智能汽车,为什么呢?就中国市场来说每一年我们的销售,去年是2800万辆,包括昨天我从上海车展赶过来,我见了IBM的副总裁,他告诉我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昨天都到中国来了,所以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汽车肯定是我们未来又一个很大的一个移动平台。
 
    第三我们长安汽车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不管是产值收入各个方面,已经突破了一百万辆,去年整体销售收入这一块自主品牌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我们觉得就是客户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车,更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方便的、愉悦的出行服务,这为我们整个车厂下步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我们在2015年做了几天的闭门会议,确定了一个654的智能化发展思路,那就是:我们要掌握六大核心能力,构建五个平台,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我们从单一的,单车的控制到我们的无人驾驶。我们做了很多的深入研究,我们的无人驾驶在结构化道路上面迈出了比较坚实的一步,特别是4月7号在北京发布了我们未来的设计理念,我们提出了叫生命动感,智社双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这几年大量投入智能化的想法。
 
    刘湘明:胡女士刚才谈到了上海车展可以分享一下,中国是现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我看到的数据是在2016年全球大概卖了八十几万辆电动车,大家可以猜一下在中国市场卖了多少万辆?卖到了五十几万车辆,已经超过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在之前几年还是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几,中国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的事情。
 
    智能化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天我们在谈制造业的升级,其实最难的事情我觉得是在改变整个原来的游戏规则,其实包括三一重工原来卖的是一个挖掘机,但其实一旦把它连上网就变成智能设备,汽车也是一样,汽车这里面软件的成分,电子元器件的成分越来越高,现在慢慢变成一个叫做跑在路上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设备,这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条件,就是长安汽车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胡朝晖:这个的问题我们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首先我以前是做硬件的,汽车就是一个硬件,现在我要做软硬一体化,而且软件可能占更多的比例,搞IT的人都知道软件解决一切,变成软硬一体,我们是提供出行服务,整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遇到的挑战很大。从内部来说我们的组织,我们的机制,我们的人员,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文化实际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推进智能化我们成立了一个智能中心,我们在美国在全球各地都建立了创新中心和软件园,来支撑我们未来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而且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在推荐我们生态圈的建设,在推行我们出行服务,比如说我们建立了我们的租赁公司等等,为整个转型做准备。同时由于智能汽车所需要的技术特别多,除了大家谈到的云计算,大数据,还有我们看到的语音,还有传感器,人工智能等等需要的技术特别多,特别繁杂,所以说我们也是和很多的企业展开了合作,包括前不久黄总也到我们哪儿去,包括腾讯,还有科大迅飞很多企业我们都签订了战略协议,在补充我们在能力上面的不足,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我们各自发挥优势去推进整个智能化的发展。
 
    还有一些难题比如说我们的政策,因为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也没有相关的标准,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这些标准规定的制定。更多的是消费者,我们消费者要适应这些高科技黑科技的应用,最近新出的一款CX95就率先提出来我们对客户要使用的实时在线地图,导航包括一键的救援,包括远程诊断,我们实现终生的免流量,这样让广大的客户就习惯于通过互联网,通过我们新的这种互联,智能互联的方式来使用我们的汽车。我相信未来我们汽车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刘湘明:陈总,因为媒体是特别依赖于个体的工作,现在在整个中央厨房的体制下面,人民日报是怎么处理人和系统的关系,就记者和这个体系现在是一个什么关系?包括腾讯,很多人工智能的机构都在做机器写稿,将来这些东西怎么处理,您怎么看这个事?
 
    陈川:我们实际上在这方面也在做一些探索,从我们目前看到的人工智能上面来说,我们从大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处理,对它最大的优势是说它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的问题。
 
    它可以做到人不可能去做到的快速的资料分析和整理,那么至少在目前而言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待,我们认为未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混合智能,而不是说真正能够做到机器人可以真正去写稿,因为人的很多观点的判断,包括报道尺度的把握,各个方面的一些,这些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研判的能力,短时间机器还是做不到的。但是机器可以帮我们提供非常好的辅助能力,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里面快速挖掘我们需要用到的东西,帮我们整理出来。为人提供很好的前期加工的技术。
 
    刘湘明:贺总,顺着您刚才提的一个问题,就是云时代到了,技术慢慢门槛降低,但是大家对业务的思考,未来模式的创新能力其实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点上,比如说未来有可能根云的潜在客户您会给它什么样子建议,到底传统制造业应该怎么去使用云计算呢?
 
    贺东东:我现在每天都很激动,激动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制造业的革命是真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制造业翻天覆地革命时代的前期,那这个革命来自于哪里呢?
 
    先说抽象一点,因为整个制造业是一个物理世界,我们机器是物理的,都是一些物料,我们的工作流程等等。从现在开始我们能够把物理的世界通过万物互联,通过数字化的模型把它转变成数字的世界,那么这一步跨越就是枝的跨越,因为我一旦建立起我的数字镜像,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用上去。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尽快的使我们制造业的制造对象,制造过程我们的机器尽快的把它万物互联。
 
    第二个尽快把它数字化,这一点是一个最基本的变革,如果你不做这一步转型,就会变成一个遗忘的角落,但是反过来你转型快,你在你自己的行业,在自己的领域里面转型比别人快一步,快半步你就能够在新时代制造业革命的过程当中能够领先一步,像我们现在基于三一的经验,包括我们现在已经开发出的万物互联和数字化的产品已经有非常多的有想象力的应用落地,包括比如说正常的远程运维,远程急救,这些是都能够实现的,我们已经使用了。
 
    再就是实体金融,在消费领域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微信支付、蚂蚁金服等等就是基于消费者动态的实时数据建立起来的信誉模型,是可以做到小额的实时精准的贷款,我们通过物联网,采集机器的实时的动态的数据一样可以建立起来在生产业链的领域里面动态的实时的不需要抵押的贷款,就更好支持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个会带来很多很多的转变,包括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制造业能够最快速度,最低门槛进行数字化的转变,进行智能制造的转型,我想这个是我们提出来的一个能力。
 
    刘湘明:最后一个问题给神总,我们特别想了解一下,比如说政府在必需性的技术引进和开发方面有时候选择云计算,最关注的点是什么,会有什么政策的支持呢?
 
    神志雄:我们省政府网站都有很多政策,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云计算基本上每一个都有,刚才听了几位企业家、媒体,我就想给大家一个想法,云都说是IT资源的共享,实际上在工业领域它还涉及到服务,设备,甚至金融,还有工业整个环节都是一种资源。怎么来共享,我就简单说一下广东省在接下来有四新基,就是四个新的基础或领域:
 
    第一个就是硬件,这个主要是工业机器人,有4.6亿的专项来推动工业机器人来做。第二个就是软件,是工业软件,核心的工业控制软件。还有就是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云平台,我们希望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我们就希望把这两岸结合起来,生产出带有智能的装备,这个是网络。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利用工业方面的技术平台更多的去支持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转型,让我们广大的中小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它在设计工业生产服务方面,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很容易进去的这样的一个提升它的能力的这样一个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