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东风日产智能工厂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7-06-07 作者:佚名 
关键字:东风日产 智能工厂 
数年前,机器人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萌萌哒的机器人“大白”,成为无数人心中暖男形象的代表,其中多项黑科技更让人对机器人技术发展充满期待。东风日产是国内首家引进绿色友好机器人的企业,张传明所在的AEP(先进工程技术中心),真正将人工智能的幻想照进了现实。

    高达83%!焊装自动化时代来临
 
  王永才
 
    王永才
 
    制造总部车辆工程技术部焊装技术科
 
    走进焊装车间,举目望去,早已不见密密麻麻的钢平台、手工焊机和作业人员,以及“火花四射”的焊接场景。随着焊装自动化战略的推进,取而代之的是成片成片的自动焊接机器人、AGV自动输送小车和清爽明亮的作业环境,“火花四射”在东风日产逐渐成为历史。
 
    从零星改善到指导发展战略
  
    建厂初期,东风日产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焊装投资低、自动化程度低,且自动化焊接设备使用的是气动焊枪和工频焊机,设备比较落后;随着工厂车型增加和产能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发展进步,自动化改造,首先从效率较高的主线开始,伴随新车型的导入逐年零星展开,并且从2009年后,逐渐引进了先进的伺服焊枪和中频逆变焊接自动化设备。
  
    2013年,伴随人工工资的持续上涨、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和车辆轻量化的发展需求,公司将自动化改造纳入基本发展战略,改造范围由主线向下不断延伸,考虑需求及收益性,指定明确的自动化发展MAP路线图,从技术式样到项目实施推进完成,按计划有序展开。
 
    奇迹属于追梦之人
  
    作为设备组组长,王永才见证了焊装自动化的全过程。
  
    2004年花都一工厂建设时,焊装仅主线有4台机器人,其他全靠手工作业。后来随着生产节拍从25逐步提升至45,车型由一车型增加到三车型、四车型共线生产,机器人数量也不断追加到每条主线50台左右,同时自动化也不断地向分拼延伸,前地板、侧围、后地板等,花都一工厂的自动化率从38%提升为60%;大连工厂在建成时自动化率更是高达83%;同时,每年还有6-10条自动化线的持续提升改善。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工程师们的汗水:因为线体设备改造不能影响现生产,都必须在节假日来做,而且必须一次成功,高温假、春节、十一等长假对王永才团队来说只是奢望。尤其在2011年郑州工厂生产节拍提升的自动化改造时,当时假期很短,线体加长、增加新机器人,团队和供应商一起24小时并肩作战,“感觉就像打仗一样。”
  
  王永才
 
    虽然自动化改造小有所成,但挑战依然存在:多平台多车型通用化及多种节拍要求的技术式样、工艺物流布局改善、自动化上下料……不过王永才相信,压力亦是动力,团队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必能继续创造奇迹。
 
    领先行业的自动冲压技术
 
    是怎样炼成的?
 
鲁飞
 
    鲁飞
 
    制造总部车辆工程技术部冲压技术科
 
    短短90秒时间能做什么?走会儿神,还是发一条朋友圈?在鲁飞所在的冲压车间,高速冲压线可以实现90秒同时完成4套重达几十吨的模具和端拾器的全自动更换,比业内第二速度180秒缩短一半,速度之快堪称行业翘楚。
 
    冲压自动化是这样炼成的
  
    2003年,随着东风日产的成立,鲁飞正式参与到花都一工厂的建设中,15万台、27万台、36万台……每个数字的增加,都预示着团队的成熟与崛起。
  
    2009年后三个新工厂逐一开建,冲压线建设的重担便落到了含鲁飞在内的这批工程师的身上,每个新工厂、每条冲压线的建成都饱含团队的努力。尤其是花都二工厂,从规划、安装、调试到投产,鲁飞倾注了诸多心血。
 
鲁飞
 
    当时机器人冲压线属全进口,为管控成本,团队便去找国内供应商,但供应商经验不足,尤其在自动换模的端拾器更换上水平较低。于是团队和供应商一起检讨、实践,实践后发现不能满足,便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了双台车、双横臂,生产线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类同的课题不一而足,个中之困难更是不可胜数。
 
    期待更强大的智能化
  
    在冲压车间,要走很久才能看见作业员的身影。虽然车间人员在逐年减少,但每年仍能达成约24万辆产量,这离不开生产线自动化的推进。
  
    在生产效率方面,冲压线达到了550 -600SPH(每小时生产冲压数)水平,超过业内520-530SPH的平均水准。冲压零件生产工序间更实现了全自动高速搬运,SPM(每分钟冲程次数)最快达18次,也高于业内的每分钟15个冲程。同时,设备改进、工艺优化,实现了从一模一件到一模两件的双冲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50%。材料利用率提升、环保电瓶叉车运用等更是助力冲压车间实现绿色高效。
  
    一如许多男人把汽车当做第二老婆一般,生活的历练也让鲁飞越来越喜欢汽车。对他而言,汽车更像是移动梦想的延伸,开上一辆SUV,跟朋友去越野,或游遍世界各地,从而邂逅更好的自己。
  
    冲压是汽车制造的必备环节,汽车梦也寄望着鲁飞的冲压梦:他期待未来设备不仅能智能选择参数,更能自我诊断,真正把自动化变为智能化。
 
    创新+团队=树脂自动化
 
  李娱杰
 
    李娱杰
 
    制造总部车辆工程技术部树脂技术科
 
    在花都二工厂树脂二科的二号会议室内,镌着醒目的十五个大字:“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才叫团队。”这一箴言真切地反映在了李娱杰本人以及整个树脂团队身上,他多次提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再三感谢领导的指引与支持,感谢关联兄弟单位、供应商的协作与付出。
 
    领先的自动化理念
  
    李娱杰是2006年加入东风日产的,彼时汽车对他而言还是非常高大上的物件。如果当时有知乎,问题大概是“有一辆自己的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后,现在极少有人这样问了。一如许多自动化设备,在过去众人围观,现在却熟视无睹,AGV(自动导引输送车)便是如此。李娱杰回忆道,其实早在2009年,花都工厂树脂一科就率先导入了当时许多工厂还未应用的AGV系统,可以说,树脂团队对自动化改善的理念是非常敏感的。
  
    这一敏感更体现在现有的自动化技术上:自动去浇口毛刺、自动换模、自动库存……都实现了用机器人或智能系统来代替人工,生产效率更高、作业风险更少、成本管控更好,且在业内都属领先水平。
  
    目前树脂车间自动化率已近70%,在汽车覆盖件、内外饰件的生产制造上,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齐心的树脂团队
  
    然而树脂自动化率提升的背后,总是藏着许多人的汗水与努力。
  
    大连工厂项目便是李娱杰难以忘怀的记忆。2013年底,树脂车间设备开始进场安装,那时厂房还未完工,没有桌椅、四面通透,他工作一站便是一天,不仅冷得直哆嗦,腿脚发麻更是常态。由于住所和厂区隔得远,前期又没有交通车,他打过滴滴、拦过三轮,现在仍是记忆犹新。2014年底大连工厂投产时,看着亲手打造的树脂线,他满是感怀与自豪。
 
  李娱杰
 
    自动去浇口项目的导入同样费尽苦心。当时国内还没有可循案例,团队群策群力,不仅提出理念,更和供应商一起开发、检讨,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一步步攻克难关,为保证项目开发日程,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的方式进行安装、调试,最终实现了项目顺利导入投产。
  
    团队还制定了未来5年挑战93%自动化率的目标,虽然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加,但只要团队精诚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还在,制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数据因人物而生动
 
    技术因故事而精彩
 
    他们所传递的精神理念
 
    会激励每一位东风日产人智勇前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