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焦点话题

工业2.5,你趴下;2025,你要真上!

发布时间:2017-01-05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智能制造 工业2.5 工业4.0 
企业转型升级的热情在继续,工业4.0热度依然不减。然而随着实践的纵深,许多困惑正在从工厂一线和决策者两端开始弥漫,更加清醒的氤氲正在升腾。
智能制造是系统论而非断代史
 
    工业4.0是一个阶段论,它以阶段性发展、跨代的跳跃从而确立了它所定义的断代史。换言之,工业的发展,是要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高级阶段。它所界定的边界,基本上以企业为主,并且走向一个互联工业的生态局面。
 
    不同企业在不同的阶段,这种以企业为边界的判断,从目前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很难解释企业在局部领域所做的突破。在每一个企业中,都是在侧重点不同的各个领域得以突破,或者是商业订单的透明拉动、全数字化设计、或者是高度自主的生产柔性,看上去是一个2.0、3.0 甚至4.0的混合状态。
 
    就制造而言,如果从企业内部实践来看,更加可信、可行的基础上是,需要从最小智能制造单元开始,拓展到一条条数字化产线,再到局部相互连接的系统,最后构建出巨系统。
 
    如果我们抛开工业4.0的断代论基础,而是以智能制造在局部分别是以多头并进为视角,我们会轻易地发现,智能制造应该是整体论,而非断代论,它是一种整体和局部关系。它在企业内部是一个混合状态。
 
    企业局部也可以有智能制造,而不必一定要等到整体上全部实现——这是一个交互渗透的过程。一个不太恰当但直观的例子是,北京香山红叶漫遍当然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但局部几棵先红起来的枫叶树,也完全是可以观看。
 
难以持续的“补课论”
 
    如果是断代史,那么就难免会有补课论。因此,“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就会出现。这种说法,正是对“工业4.0断代史”思维的一种本能式的应激反应。
 
    可是,工业2.0为什么需要补课呢?它在向谁看齐?一个轻量级拳手,补完课升完级之后,会不会在更重量级的台池,被恭候多时的老拳手直接KO呢?“补课论”是一种串行前进的蠕动机制,它丰富了阶段论的发展,却不符合企业以多种态势自我优化的基本事实。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德国、日本早期发展之路,是不是真的可以被跨过去?那些以精益为代表的现代工厂的核心重器,现在是不是需要举国上下重新扛起?那些呼啸而来的“互联网+”,是不是真的可以扛起拯救制造业的重任?
 
    工业4.0终究是一个标尺思维,本来是表达宏观工业技术趋势的一种描述。它只是一个工业整体发展的宏观定性的标杆,而绝非可以成为精确定量的工具。然而在中国,这个标尺却被无限度地放大和刻度细分。细分一个企业到底是2.5,还是3.2,实在是一场不太严肃的立论——如果不是一场闹剧的话。
 
    小数点后面的是非零数字,已经离战场一线走得太远了。如果我们的工业领导的思维也被标尺化,那工业4.0无疑是对中国工业文化的一次戕伐。
 
不过,它晃动了一颗树
 
摇醒了一些苹果
 
    毕竟,即使在1950s,控制论之父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仍然以举棋不定的口吻在探讨“工业第二次革命”是否真的已经到来。这才过去多久呀,工业浪潮已经被心急的德国人——很少这样——翻到第四篇了。
 
    而在中国,工业4.0似乎也不再被质疑,它正在作为一种坚定的目标。也许我们需要换一种场景,重新思考它的价值。
 
    工业4.0对中国的工业启发,是一个典型的路径唤醒。
 
    开始是大开脑洞(哇噻):原来工业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它将如此斑斓的不同工业阶段的片段,全部都染成了彩色的标本。
 
    马上是大力引进(学之技):一时间工业4.0的解决方案,伴随着设备和软件,齐刷刷地在那些新厂房(green field)上光彩夺人,在那些厂房改造(brown field)横冲直撞地碾压。
 
    最后是大势所趋(师之道):总是要碰壁——也许不用很长时间。弯道超车的捷径,已经开始被广为诟病。工业,总是要回归那些已经验证过的路径。所有的技术发展或许都可实现蛙跳效应,唯有从业者思维的脱胎换骨,不可跨越,不可动摇。这是企业转型的深水区。
 
    未来应该有一个时刻,我们会意识到,这是德国制造业一次凌厉的国家营销,展示了与超级的工业出口能力相匹配度的软文化输出。
 
    早一刻意识到这一点,早一刻中国制造的大幸。
 
    企业对智能制造的憧憬,也有来自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的诱惑。但仅仅从项目“示范”的本意而言,为了缔造和宣读一个阶段论的样本,那么一个大规模投资的示范工程不能算一个高效的选择。稍微复杂一点而又很便宜的测试台TestBed,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借鉴了断代史的想法,示范工程才需要搞得如此宏大。
 
    如果是整体论的观点,那么同样的总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花开满地的局面——更多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受惠。而目前这种做法,中小企业几乎是被绝对边缘化。实际上,即使是大个子民营企业,也多会受到牵制,许多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要求必须是“央企牵头”——如果不考虑这也算是一种各级决策者处于安全意识的应激反应,那么这种逻辑,就是断代式思维的延续。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