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面临新一轮降税冲击波
2017年,随着美国《减税与就业法案》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后,新的法案将于2018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新法案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率从之前的35%降低到21%,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有一定幅度上调。
2017年,随着美国《减税与就业法案》送交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后,新的法案将于2018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新法案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率从之前的35%降低到21%,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有一定幅度上调。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美国新的减税法案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美国制造企业的回流,并推动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对美国推动新一轮的工业化转型有着积极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种种迹象显示,为减缓由美国降税带来的市场冲击,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不可避免地跟进,有望形成新一轮全球减税浪潮。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全球新一轮降税带来的实体经济发展冲击波。
谈到中国制造业,高税负是一直无法避开的话题。2016年,当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时,“别让曹旺德跑了”的报道就不绝于互联网,在各大媒体大力“声讨”曹旺德的同时,业界专家却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从高税负以及不断增长的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等诸多层面分析中国制造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就指出,中国实体经济正面临一场降税冲击波,必须慎重对待曹德旺的意见,正确分析社会上的两种声音,政府、社会应当提供有利于为实体经济健康成长的环境。
2016年,来自世界银行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关于全球企业税负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反映企业税费负担指标的总税率中,平均总税率为40.6%,而中国总税率为68%,远高于平均水平,位列世界第12,高于德国的48.9%、美国的44%、英国的30.9%。尽管各国税率统计手段和方式不一样,但中国税负普遍偏高的讨论一直都存在。
另一方面,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017下半年,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在调查企业中的比重平均值达到37%,高于2016年同期10个百分点。与此相应,企业反映运输成本也有所上涨。并且伴随着市场需求回升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紧张。全年反映该问题的企业比重平均为7.8%,较2016年上升2.3个百分点。这也将对企业利润造成影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出厂价格指数分歧再次走阔,制造业企业利润边际承压,在2017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的背景下,12月工业企业利润预计难有大幅改善。
对中国制造业而言,一方面要面临来自欧美等国家的降税带来的吸金效应,避免因美国降税政策导致的国内企业外迁,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原材料、人力和物流成本以及较高的税负也在极大的压缩企业利润。两方面的市场夹击极大的降低中国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对正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也带来了巨大阻力。
e-works认为, 对中国而言,战略和口号虽然重要,但要真正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仅靠战略引导和高喊口号显然是不够的,企业需要的是积极的能切身体会到优惠政策,只有让企业充分释放压力,企业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人才储备和技术改造,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减缓由美国降税带来的市场冲击,最终拉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