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供应链

专家观点:大咖论道智慧物流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7-02-16 作者:e-works整理  来源:e-works
新的形势既是对物流业发展的严峻考验,也是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一起听听业内的专家们怎么说。

    武科大管理学院教授马云峰:智慧物流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武科大管理学院教授马云峰:智慧物流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从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现象:一是随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差异化程度越来越高,将会导致未来产品的多样化问题,因为这种环境对制造系统的柔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的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包括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这些技术对解决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制造业物流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内部普遍拥有一定的物流基础设施,且内资企业的物流设施规模明显大于外资企业;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比例提高,物流系统有所改善;现代物流技术与产品在企业物流作业中也开始得到应用。总而言之,我国制造业物流处于由传统配销向综合物流过渡的阶段,且呈现多种物流方式共存的特点:首先,部分外资企业由于直接移植国外先进物流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已经处于供应链管理阶段;其次,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已经处于综合物流阶段;最后,对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其物流水平仍然处于由传统配销向综合物流转型时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过程分散,运作效率低下
 
    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独立部门对其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管理。由于部门间缺少相互协调和配合,造成物流管理混乱、运作效率低下的局面。
 
    2.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为主,少数企业也仅局限在初步的、业务性的、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物流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更没有形成网络体系,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资源不能共享。落后的物流控制状态,使得物流的系统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3.供应链难协同 
 
    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在多数情况下,目前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商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制造商一味采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获得运输、仓储等服务,由于客观上目前中国是“重制造,轻物流”的状态,处于弱势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只能被动地降低报价以获得这些业务,导致运输价格、仓储价格不断走低,但同时供应链成本可能越来越高,并且供应链的合作与协同关系没有建立。为了更好地发展制造业物流,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4.物流创新不足 
 
    中国的制造业物流发展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区别。目前,中国制造业物流系统需要高端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对管理学、系统工程、IT技术有着比较全面的掌握。没有人才根本谈不上创新;其次,中国制造业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技术照搬发达国家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对许多本土产生的物流问题我们还束手无策,这需要制造业和物流业携手共同创新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提升制造业物流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以上现状,加之顾客需求个性化越来越高,现在的制造业正在向一样一件的零库存方式转变,由于需求高度的个性化导致物流过程非常的复杂。在这个需求下,对物流预测和决策就有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说传统的物流技术基本上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一个需求特征。那么,未来的物流模式,如果企业不考虑相应的智慧物流方案,将会导致企业成本无法控制,响应速度也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最终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境地。所以说,建设智慧物流体系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未来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过程都需要依赖于智慧物流系统来完成,因为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肯定是要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制造业物流转型升级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恰当地利用智慧物流体系。

6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