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推进智慧物流方面的政策
2010到203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黄金机遇期,也是物流业难得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省各部委都深刻关注物流业的发展,未来是中国物流业完善体系,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大规模国际化的重要时期。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利好。其中,纲领性的文件当属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政策要点: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发展重点:《规划》明确,要以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发展重点,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并提出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
除此之外,2015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2015年12月国务院领导还专门听取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物流行业情况的汇报和政策建议,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在简政放权、减轻负担、便利通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有关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物流业持续向好发展。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在两个文件中多次提到“物流”及“智慧物流”,并鼓励和推广智慧物流,培育发展新动能,这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物流业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物流业市场现状来看,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物流业进入增速趋稳、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2016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开局向好,物流需求出现回升势头;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2%,较3月份回升1.3个百分点;市场结构继续优化,品牌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平缓,物流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物流市场运营主体小而散,运营环节多而杂,粗放经营模式还占有相当比重。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扩张较快,但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线路与节点之间整体效能有待发挥。物流运营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创新发展动能不足,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由此可见,物流业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增效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