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新常态下机械制造业如何实现转型

发布时间:2016-06-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关键字: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转型升级带来机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表明,在基础设施方面,到2020年我国普通铁路网要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服务要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对基本公共服务、基础实施领域和资源环保领域的巨大投资将带动交通运输、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在住房建设方面,以农业人口转移、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建设投资将保持一定规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实施,将为以工程机械为主的制造行业送来福音,产品质量的升级改造、产品种类的型号转型,有了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机械制造业走转型升级之路,可谓机会难得。

  (二)“一带一路”战略为转型升级带来潜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整体框架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形成互联互通的亚洲经济体系,合作重点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一带一路”获得了东盟、欧盟、阿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通过与近60个国家、40多亿人口建立广泛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有助于我国获得外部资源,同时有助于我国商品、资本和适用性技术输出。“一带一路”涉及大量设施建设,会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生直接拉动。例如东南亚的铁路、公路、港口、电网、油气管线等建设项目;中亚的中吉乌铁路、中塔公路二期以及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D线;东北亚的中俄东线、西线天然气管道;南亚的中巴公路、核电厂、工业园区等,都有大量的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对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向东南亚、中亚及东北亚方向挺进,有利于打破当前机械行业低迷状况,为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发展潜力。

  (三)科技的投入为转型升级带来活力。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形势较为低迷。在此氛围下,行业内企业普遍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方式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摆脱同质化困境,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这一情况客观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提升,自主品牌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家殷醒民教授指出:2017年之前,我国经济将一直处在调整期,2017年以后,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因此,要想通过调整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并为将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做好储备,就需要承受经济增长适度放慢的代价。在这个调整时期,机械制造行业应该走好转型升级的以下途径。

  (一)实现产品性能的节能环保。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2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9.7%。其中京津冀地区城市超标天数比例最高,达68.5%,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我国工程机械设备行业的污染比重较大。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此前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工地”,工程建设带动着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然而,我国有关工程机械产品排放的要求一直比较宽松,这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高排放产品,已经成为了环境的沉重负担。因此,业内呼吁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走节能环保之路。同时,《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也显示了工业节能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国家提出的严格要求也使得工程机械企业不得不将节能环保置于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无论是从减轻环境负担,还是打破对外贸易壁垒等方面考虑,节能环保之路都将成为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今后中国机械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转型升级,而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中,节能环保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工程机械各家厂商都在其新产品上融入更多的节能环保的元素。在不久前举办的两年一度的上海宝马展上,无论小松、现代、沃尔沃建筑设备等国际工程机械知名企业,还是三一、徐工、中联、柳工等中国本土的工程机械巨头,都纷纷展示了它们最新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无不是有了更好的节能环保性能。以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为例,该厂生产的XD系列岩心钻机,无论是从节油、节能、噪声、排烟、移走以及对工作场地四周的植被保护等,在设计制造中都进行了考虑并成功实现。由此可见,机械制造的未来转型升级走向,必将是节能环保首当其冲。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