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点

中国质量这么搞 | 可靠性工程三部曲(中)

发布时间:2018-02-18
关键字:中国质量 
可靠性工程的实施,不是一个短期运动式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对组织、对流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按照非常规范的方式循序渐进,才可能真正实施成功。

    复杂的武器装备甚至设置两个副总设计师。这就构成一个矩阵的组织结构,非军工口目前做的最好的企业是华为,华为的可靠性工作从可靠性试验起步,现在遍布了整个集团公司,近两百名可靠性工程师。以前大学生毕业,主要在军工行业内就业,而最近十几年都是在华为这样的可靠性非军工口的先行企业就业。

    专业人员

    第三个实施要素:专业人员。中国的可靠性工程师并不多,华为这样的企业还比较少,可靠性工程师头衔和岗位集中在军工行业,华为、长虹、联想、中车等都有。

    5

    图5 可靠性是一个专业

    可靠性跟可维修性、安全性一样,也是一个专业。现在产品的创新需要年轻人,越年轻的活力越强,但是质量可靠性专业的人需要老人,越老越有经验。国外大概都是这样的。有国外的机构做统计发现,国外的可靠性工程师年薪比其它产品设计师的高。

    中国质量协会,有一个项目叫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推广了好几年,不温不火。但这种考试一定要坚持,一定会迎来大发展的那一天。美国、日本类似的培训,各类企业派人踊跃参加、场面火爆,中国企业一定会发展到那一天。

    流程实施

    第四个实施要素就是流程。可靠性系统工程里要做的工程活动很多,需要进行的每个活动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要串起来。都是要靠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和信息传递的,而且一定要嵌入到研发流程。很多企业研发流程不完整,不符合系统工程研发的过程,可靠性做了一点点(如失效分析FMEA),但不知道塞到哪个部门,往往是孤零零的部门;过两天别的部门会重新做一个障诊断的设计,但其诊断故障模式和前面做的FMEA毫无关系。

    再比如售后服务系统,一般的售后部门数据的统计,只用来算钱。尽管财务上售后服务算的非常准,但技术上的数据就不统计了。企业的设计工程师在特别混乱的售后数据中,来统计浴盆曲线,找主要故障原因排列,会非常困难。而实际上,这本来就是售后部门的事情。

    6

    图6 综合流程

    制造业如果重视自主创新的研发,流程要有两个:一个是围绕着功能,一个是围绕着故障。两条线并行。中国的境况是,第一条设计制造的线条,刚刚从测绘仿制转到自主创新,还在建立的过程中;而第二条线围绕故障的维修保障的线条,基本还没有也不全。两条线索叠加在一起,给中国制造业做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过程监控

    第五个要素叫过程监控。过程监控首先是监控工作项目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是有效的传递?

    什么叫内在的逻辑关系?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叫MTBF是可靠性指标、平均修复时间叫MTTR是维修性指标,还有一个指标叫可用度,或者叫停机时间。这三个指标有约束关系,知道两个就知道第三个。但很多企业在制定这些目标的时候,定了三个指标,但却不符合自我约束关系。这样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出可用度设计、可靠性设计和维修性设计,因为目标本身就矛盾。过程监控,就要查看这些工作逻辑是否正常。

    第二个纵向监控,就是监控整个供应链的要求。当真正做可靠性的时候发现供货方零部件不可靠,这说明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里面没有可靠性的控制。

    当然,这种监控的主体之一是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但是政府只管安全和环境,不管可靠性;而企业对供应商的监控,用户对产品的或业主对系统的监控,都必须包含这一点。定量跟踪,就要前面定的七个方面的定量指标,要在整个寿命周期里进行监控。

    规范体系

    第六个要素叫规范体系。每一个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活动都要有自己的规范,要有属于企业自己的规范和标准,不要完全指望国标和国军标。当企业自己创新设计时,只能依靠自己的标准。这个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规范、形成自己的标准,这才是一个制造强国的企业应具有的水平。

    以前在测绘仿制,是按照国外的标准干,而且不敢改,改了之后也小心翼翼的。这都是摸索的阶段。现在要自主创新了,必须学会从无到有。每一个可靠性系统工程实践活动,先找一个产品或者设备试点,做可靠性工程中的某一件事,试点之后把它形成规范指南,用规范指南指导做第二个、第三个,之后马上变成企业的标准。然后持续做下去。企业真正有核心技术,是不会把它弄成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一些企业的可靠性试验体系,对外基本都不开放。

    郑州的宇通客车的可靠性实验室,就形成了自己的规范。大客车做30天试验等效于在路上跑一百万公里,要求整个过程无故障,整个车架子上面每个坐位有配重,相当乘客的重量,然后运行和计算。通过自己采集各种各样的试验载荷,用一百万公里的实践证明过的结果,来指导所有新开发的客车。这就叫规范体系。

    规范体系有三类:一个是要求类,如何定指标的,指导对故障相关的特性和故障相关的系统定指标要求;第二个指导类,就是怎么干各种活动,这一版都是保密的;第三类是验证类,对提出来的各项要求,确认是否已经得到实现,属于验证类规范。

    技术集成与大数据

    第七个要素叫技术集成。这张图分成了好多技术,每一类技术,可以再展开下一级的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法。当然这些技术不一定都用得到,重要的是企业要学会去选择合适产品和技术。

    7

    图7 各种相关技术

    第八个要素是大数据。对于采集上来的大数据信息,能不能画出一条正确的运维数据曲线?这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很多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运维数据得到的故障统计数据,基本都是错的。这样的数据,不可能指导设计改进和工艺改进。所以,要全面地收集各种数据、正确地分析各种数据,需要管理上下大力气。

    8

    图8 大数据来源

    小结

    可靠性工程的实施,不是一个短期运动式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对组织、对流程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按照非常规范的方式循序渐进,才可能真正实施成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