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点

成熟了吗,智能制造?| 能力成熟度评测三部曲(上)

发布时间:2018-01-03 作者:张文豪 贲霖 
关键字:智能制造 
本文主要是探索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熟度评估方法,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通过对一些德国、美国及中国有代表性的的评测模型进行分析;中篇探讨性提出对评测模型的改进;下篇结合具体评测实践,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可操作的落地。本文为上篇。

    度量的标准如图5所示。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有分值0-9。

    5

    图5:SMSRL智能制造成熟度等级

    SMSRL模型还非常粗略,也过于简单,衡量的指标不能说全面。虽然NIST也同样初步开发了智能制造参考模型(参见Current Standards Landscape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s、 Yan Lu等),但SMSRL模型并未以此为基础,而是基于FDI活动参考模型(该模型为SMSRL的相同作者)。但是,其从工厂规划和设计的角度来阐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确实不失为一种独特,可借鉴的视角。

    中国能力成熟度的进展

    在中国有两个模型的发展,值得关注。一个是电子标准研究院在去年推出的能力成熟度模型。该模型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为参考模型,提出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3个维度,参见图6。对智能制造的核心特征和要素进行提炼总结,归纳为“智能+制造”两个维度,最后展现为一维的形式,从设计、生产,一直到资源要素、新兴业态等10大类核心能力以及细化的27个域。模型中对相关域进行从低到高5个等级(规划级、规范级、集成级、优化级、引领级)的分级与要求。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可分为整体成熟度模型和单项能力模型,参见图7。

    6

    图6: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7

    图7: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1.0

    8

    图8: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

    该模型基本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还给出了完整的评测案例来说明如何实际运用该模型,这是其他模型都不具备的。然而,本文认为,该模型的设计仍然有一些可商榷之处,例如图9。

    9

    图9:企业整体能力成熟度等级

    这是白皮书原文中给出的企业整体能力成熟度等级,非常明确,所谓“智能维度”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智能能力的等级。一个基础维度本身就有等级,这个容易引起逻辑上的混淆。本文认为,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维度、类和域应该是企业各方面待评价能力的层级分解,本身不应具有成熟度属性。

    另外,从模型的“制造维”来看,这是工厂的核心业务流程,但事实上,一个工厂的运营是否成熟,还取决于其“管理流程”和“支撑流程”,比如,标准与体系的管理、财务管理、变革管理等。这些业务流程在模型中未被提及。

    另外一个是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推出的智能制造评测模型《企业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测评参考架构》,其参考架构从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竞争力两个视角出发,在企业的不同结构层级中,考量工业物联网对精益制造的赋能,结合人、战略等其他要素配置情况,综合评价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核心能力水平。如图10所示,该模型将制造企业解构为三个基本维度:一是企业组织;二是供应链;三是产品。其中,对于to C模式为主的行业,如消费品制造行业,产品更新频繁,需要以用户的使用体验为导向,及时调节产品的研发及工艺规程。因此该类产品的使用/服务环节对市场环节具有反馈,并且在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工程这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快速迭代闭环。

    10

    图10:核心能力评测参考架构

    在评测的实施方面,该模型将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及环节间的交互,分别映射到企业结构的不同层级,并独具匠心地引入了测评元胞的概念,在每一个映射单元中,均按照元胞的拓扑结构,以质量、成本、准时和环保四个方面协同发展为目标,将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拓展到成本、准时、环保的管理上,秉承持续改善(Kaizen)思想实施PDCA循环,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从而使测评内容能够从工厂的实践出发,体现了整体持续发展思想,易于落地实施。根据以上参考架构,该模型归纳提炼了8大能力测评单元,包含30个测评模块,如图11所示:

    11

    图11:评测单元模块

    模型三板斧小结

    基于对各种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以及相关模型的调研,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应由以下要素组成:基础,需要给出一个智能制造的定义及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其次是能力模型,即智能制造的能力有哪些待考察要素组成;最后是等级,也就是能力如何衡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