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中国工程院联合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牵头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项目提升了规格,变为由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等联合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版工业4.0由此开始孕育,中国制造业转型之路突然提速。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这被认为是吹响了中国加速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号角。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中国制造2025”作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计划在这个十年里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基础。“中国制造2025”大致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创新驱动,二是质量为先,三是绿色发展,四是结构优化,五是人才为本。“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制造未来的主攻方向。
至此,中国制造业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追梦的路径逐渐明晰。
追梦而行
尽管“中国制造2025”的完整方案还没有正式颁布,但敏感而急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已经闻风而动,从“中国制造2025”中看到了方向和机会,纷纷拿出自己的方案,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
早在去年6月,“中国制造2025”还在紧锣密鼓制订当中,珠海市就聘请了机械工业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帮助制订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到去年年底,一系列规划密集出台,其中有《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5-2025)》《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按照部署,珠海将形成“一龙头+两重点+三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在2015-2017年期间,通过实施“十大标志产品”工程、招商选资增量工程、自主创新提升工程、技术改造优化工程、人才引进培育工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服务支撑体系工程等系列措施,实现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总产值2015年达1900亿元、2016年达2300亿元、2017年达3000亿元的目标。
今年两会前后,“中国制造2025”成为热门话题,各地的落实与配套计划也纷纷出台。
3月12日,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着重对发展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进行了规划,未来三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等。天津市目前已经拥有百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整体产业规模达25亿元,已初步形成武清区、开发区和临港工业区三个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科技园区。
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也制定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到2017年黑龙江省要形成1000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
据悉,“中国制造2025”将很快上报国务院,成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业将正式踏上由大到强的追梦之路。我们相信,沿着“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路线图,坚持不懈,奋力前行,中国制造就一定能够延续光荣,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