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过程中,王总一再强调,行业要想发展,人才是关键。他认为现在的教育也存在着和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应该针对工厂企业,结合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多办一些短期的专题培训班,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不需要千篇一律的考级认证,毕竟各个企业情况不同,需要的技术人才也不同。笼统的培训培养不出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专科院校应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一专”,然后再发展多能。
我国数控机床应用不理想,首要原因是人才的匮乏,企业培养出一个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却不能留在企业创造效益,流失严重,也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人才培养的事情,如此恶性循环的后果,严重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也意识到人才的问题,因此推出了数控技能大赛,但是数控大赛应避免陷入锦标主义而脱离实际需要,成为另一种认证,从而偏离了举办大赛良好的初衷。我们的眼光还是应该放在普及扎实的基础培训上,不要过分关注所谓的“第一名”。王总诙谐的说我们要少搞些“阳春白雪”,多关注“下里巴人”。
合纵连横是发展趋势
目前行业内,企业都想尽可能抓住所有产生利润的环节,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因为资金和人力的限制,有的企业研发能力不足,有的企业市场销售不畅,所以很少有企业能够摆脱低水平重复竞争的困境。数控系统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都脱胎于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机构,有专业上的局限性。王总认为,要克服这种局限,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胸怀,加强联合,与同行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跨行业、跨部门联合,就是与上游配套企业联合,与同行联合,与下游用户联合,甚至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联合,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数控行业的整体水平。
王总说,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贫瘠,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用户对中高档数控系统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个性化是用户对数控系统产品的基本要求,同时高度的复杂性和可靠性也是高档数控系统突出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学习瑞士、日本等国,要把技术做精,不要追求单一地粗放、追求大型,而应该将一些技术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这些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中小机床企业,是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竞争中要靠质不要靠量取胜。节约能源,提高产品价值,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数控行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