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通过对诸多全新产品的研发,并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融合虚拟现实、仿真等技术,将分散的产品开发和分析过程集成在一起,使产品的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可以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即可直观形象地对虚拟产品原型进行制造和使用仿真、性能测试和设计优化。同时,通过反复对数字化模拟技术的利用及实践,三一重工对制造产品的部件验证精准度越来越高。目前,基于三维模拟的虚拟产品经过仿真模拟验证后,直接就可以去生产。
2010 年,随着新建厂房和自动化设备日益增多,三一重工开启“制造物联”的全面应用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特、一级设备100%入网监控,提升设备利用率30%以上。同时设计并实施重件确认、资产盘点、二维条码收发货等一系列制造物联项目的试点和推广。
随着三一重工海外收购路子的开展,及其海外基地全球机械行业协同研发平台的建立,互联网对于三一重工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作为机械行业最大的一个协同研发平台,互联网使得三一重工的全球研发人员共享知识、统一知识,并通过视频、语音、数字化样机进行24小时研发。同时,三一重工的十几个产业园,都在一套服务器上进行工作,PDM的团队亦在这个研发平台上工作。其3000多种产品都在统一的研发平台进行管理,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管理水平,研发的成功率也无疑很高。
制造互联网化
三一重工在制造领域利用信息网络化的特色,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生产人员的智能化,三一重工的员工都有智能手机,都有智能的移动应用。生产线上的工人质检报工都用PDA。办公室的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审批OA、查阅邮件等移动办公。
另一个方面是设备的智能化。生产线上的设备机床等大型设备,通过数字化接口进行集中管理,参数、控制、状态等通过系统管理起来,小的工具也通过智能化手段管理,比如制造机器人的焊接机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控制,超过阀值就会报警,还有在线安全监测也是设备智能化。
服务互联网化
在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行业的大趋势下,三一重工的服务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三一重工的第一步是先建立好服务中心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才开始销售产品。借助互联网的推动,其所倡导的服务是跨越时间、空间、专业、部门,内外互动式的全员大服务概念。
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同时,三一重工在行业内自主开发了卫星远程监控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公司可以跟踪每一台产品的使用数据,一旦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定位到它的准确位置,找到离它最近的服务车及所需零配件的最近仓库,由此在第一时间内为客户提供维护服务。
目前,三一重工的服务已经发展到了用移动设备对客户进行支持,其呼叫中心通过移动应用给客户派单。工程师用手机定位机器设备到现场去服务,可以从手机上接收订单,并查询要服务的客户对象的资料,也可以查询机型、配件等相关资料,工程师服务完后通过手机拍照可以报工、进行配件的报销等。这些手段极大缩短服务时间。
三一重工服务领域的特色还表现在其在物流上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智能化一体仓库,把物料放进去后,在系统里下单,它能够自动下架,并通过小车把物料自动输送到生产现场,整个过程都是自动的。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物料都带有RFID自动可识别标签,可以直接检测状况,内部有些车辆、调试设备、进出园区都是自动识别的。在产品上有30多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对产品进行远程监控和产品诊断,客户开通账号后进入系统后都可以查看到他的机器设备的状态,在什么地方,在做怎么操作,健康状态怎么样,油耗多少,运行轨迹怎么样,运行多长时间等,甚至可以在地图标出只能在哪个范围做什么。
一纵:从订单到制造的纵向集成
这一纵是基于用户的模式创新,一切都是围绕用户的价值提升去做。
智能平台
在智能产品的基础上,三一进一步打造智能平台,这个智能平台也是三一自主开发并完善的一个完整的平台,包括基于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在研发的验证、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包括智能管理等等做了很多工作。
而在这一方面,三一也颇有成就,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位于长沙产业园的18号厂房就是三一的数字化工厂。目前,数字化工厂技术已在三一十多个业务单位得到应用,助推了公司生产模式的变革,三一的数字工厂也因此获得“智慧工厂”的美誉。
在实现高度柔性生产的问题上,三一是一个高度的离散型制造,很多情况下,一个品种可能一年只有几十台的销量。因此,在二十二个工位的流水线上,三一可能要生产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型号的产品,所以要高度柔性化,完全基于订单,通过ERP到MES系统。三一的MES是自己开发的,来适应三一智能平台的柔性化数字化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