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智能制造时代要为工人留出成长通道

发布时间:2024-11-01 作者:佚名 
关键字:焊接机器人 
       笔者在近期采访省内一家企业时了解到,企业为减轻焊接岗位人工压力,引进了智能焊接机器人,这样1台焊接机器人的工作量可以替代3名普通焊工,企业中的高级焊工只需负责复杂和精细的操作。而在人才市场上,高级焊工颇为紧缺。
 
       从宏观视角看,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正处于向智能化数字化进阶的历史阶段,“黑灯工厂”“数字车间”经常见诸报端,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时候,“机器换人”也成为各地企业的普遍现象。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在传统制造业进阶的过程中,在“机器换人”的背景下,普通职工如何才能与企业一起进阶,成长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就以笔者接触过的传统制造企业为例,机器人在很多企业里已经被广泛应用,焊接机器人是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机器人之一,它们能够完成重复标准的焊接作业,并且工作质量越来越高。企业决定使用机器人的时候,本来是为了解决焊工供应量不足、人力成本高的困境,但焊接机器人的普及却加速了高级焊工短缺的现象。在一些相对复杂繁琐和精细焊接环节,焊接机器人无法完成,只能依靠高级焊工的个人绝技,而一个高级焊工的成长,却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积累。那么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企业里普通焊工的岗位都被机器人取代,以后的高级焊工又将如何成长起来呢?
 
       在机器人尚未普及的时代,一线蓝领有其成长渠道,很多人以一技之长开辟事业舞台,他们从“工”到“匠”,各自拥有绝技绝活。这些常年活跃在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以自己专业领域里驾轻就熟的能力,在机器人介入生产后,反而成为适应智能化生产最早最快的那批人。
 
       但是,在企业走向智能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高效而规范的培养方式。大学生理论水平虽高,但动手能力和生产经验不足;普通技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快速匹配智能化转型却有难度,在“机器换人”的大势之下,更是缺少了提高技能的平台和途径。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机器换人”解决了老问题,带来了新问题,产教融合如何加强?如何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平台?如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各级工会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用工种高技能人才技能提升专项培训、推出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企业也需要在组织结构、岗位设置方面为高级技工的成长留出空间和通道。如果智能化生产失去了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也不会走得长远。(刘艳惠)
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