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设备连接标准OPC UA正在成为西门子、GE、横河、贝加莱(该公司已被ABB收购)这类自动化公司所极力推动的,而这也得到了IT行业包括微软、SAP的大力支持。OPC UA正在成为工业4.0、物联网和机器通讯之间的跨界新明星。
图3 上下其手 各自发力
而在底层,西门子提供了一个MindConnect的工具盒子,可以让设备轻松连接入网。在这里,可以找到Nano这种即插即用的工具,而配套的网关、软件也都使得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可以轻松集成到MES软件上。当然,这个即插即用目前是有限制条件的,要么设备支持西门子S7的通讯协议,要么支持OPC UA这个新一代通讯协议。当然Nano应该只是一个面向既有产品的过渡手段,而对于西门子新自动化设备而言,这种工具干脆就会直接成为数字化设备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德国传统制造业公司,西门子还不同寻常地提供了一种透明化的商业模式——“按使用付费”的价格机制。
这对于百年西门子而言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这让人们对未来的“设备能力共享”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尽管罗罗发动机、GE发动机那种庞大的设备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很远。
然而,这在当下,其实并不在于商业模式,而是在于需要找到足够的“数据服务”——用户数量对于西门子,根本不成为问题。西门子PLM软件事业部,包括在DF部门之下,包含PLM和MOM两个软件系统部门。1500万套软件,和14万用户,连接着丰富的数据高地。更不用说那些数以千万级别的各种设备。
问题是数据服务,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增值?
这看上去是一个中国最喜欢归类为“互联网+”的问题,但它真不是。这是一个工业技术体系软件化、知识进行交易的问题。与“互联网+”虽然相像,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
图4 三层架构
当然,两头发力并不容易。向下意味着需要跨越各种复杂设备协议的荆棘丛林,而向上则需要大量的行业知识。跨越数据与价值的是工业技术体系和行业经验。
西门子的布局应该一点都不晚,早在2015年已经形成了今天所展现的框架。外界曾猜测西门子为应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而仓促应战,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西门子需要迎战的是,合适的市场时机。
对谁而言,这都是一个全新试水的领域。
然而,尽管被叫做物联网操作系统,但MindSphere本质上也可以看成是西门子工业云。它连接了物理世界的实体(产品、设施)与虚拟世界对应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
当然,这也是一个弹性的PaaS服务(平台即服务),从而让更多开发商可以去开发面向用户的应用。
作为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套件(DE)中的重要组成部分,MindSphere似乎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说法,从它冗长的命名“基于云的开放物联网操作系统”来看,诸多定语看似为了更加精确,实际上是呈现了多面体的特征。
云、平台、操作系统,这些在IT领域已经清晰的概念,在工业领域的边界,还需要仔细的廓清。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数据真的是石油,那么西门子期望MindSphere就像是神奇的总闸门,哐当一声(就像开瓶器开酒瓶一样)闸门开启,石油从机器里面喷溅而出。至于APP,就是到处分发石油的阀门龙头。
三拥抱生态的热情与困惑
通过跟SAP的HANA作为工业云的基础设施支撑,西门子这个欧洲第二大软件商,也跟欧洲第一大软件商走在一起。考虑到SAP在制造业的雄心壮志,这个合作很难让人觉得是牢不可破的。
各大行星在万有引力之前,是如何进入太阳系轨道的?这是一个生态建设初始期的困惑。
对于工业设备制造商及工厂运营者,可以通过MindSphere监测设备群,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提高自己设备的运行效率。
世界工厂,第一次真的都可以在大Boss眼皮子底下;同时MindSphere还为工厂数字化服务奠定基础,譬如对数控机床以及驱动链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
MindSphere的故事,就新奇性而言,并无看不透的奥秘。领先的工业企业都在讲这件事情。但是工业生态的具体形状,可以如何、从哪里开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