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丨欧姆龙智能工厂:多品种少产量型的生产系统

发布时间:2017-04-17 作者:佚名 
关键字:欧姆龙智能工厂 
自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全球产业界积极开展应用实践和探索,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业务创新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智能基础设施、先进的生产力和新型的经济形态。

    在说明图2 之前,介绍一下欧姆龙上海工厂的开始背景。当时它是由三家独立的欧姆龙工厂合并而成。所以,最初几家部门由于历史原因及不同的产品系列各自为政,从采购到设计以及生产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虑。因此,我们的第一步计划是一步步通过标准化的制定执行统筹规划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包括产品设计理念以及设备设计思想。

    比如三个工厂的产品大都用到SMT操作,于是欧姆龙针对SMT做了基于标准设计的自动化考虑及实施。另外,在信息平台方面,欧姆龙导入了MES的同时对产品批次跟踪以及多种类作业支援方面做了很多更新。

    4

    图3 U型组装台

    在(大部分)SMT工序完成之后,全部产品所需物件会被送入图3中的ASSY组装平台,也就是所称的U型台。每个U型台将完成产品出厂前所需的全部组装操作,包括与说明书一起的贴标封装。

    5

    图4 信息平台的构建

    6

    图5 不同类型生产线的构建

    欧姆龙上海工厂的产品覆盖多种少量和中种中量,所以对生产线的设计也作了不同的考虑。比如上图中的安装PF主要指电路板上的插件操作,因而针对不同的插件种类(形状,尺寸)以及不同的订单大小有不同特性的操作平台。同样的,在后期组装线上我们也有从相对大产量的专用组装平台到柔性的混流平台等选择。

    值得说明的是,所有这些操作及选择都是基于Stage1之后的高度统一的标准化的结果。

    7

    图6 决定LCA的升级思路

    图6说明了Stage2的执行LCA改进时的决策逻辑,即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需求。所以,如表中所示,对不同产品(纵向)生产所需要的不同工艺(横向)做一列表,从而发现最通用的操作需求进而明确局部自动化的实现来达到最大的设备更新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如果没有之前的合理优化的内部标准化的努力,所有这些操作都无从谈起。

    以下两图(7/8)介绍的是生产系统的可视化平台。通过欧姆龙自行研发的包括Timeline等等的可视化管理系统,从现场操作人员到生产管理人员都能够清楚了解总零部件配备,操作程序更新提示到设备运行的所有相关信息,并且做到在不良事件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让生产效率最大化。

    8

    图7 生产设备的可视化(TimeLine)

    9

    图8 U型组装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