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数据在智能工厂自动流动需要过“几关”?

发布时间:2016-08-28 作者:佚名 
关键字:智能工厂 工业4.0 
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对制造企业而言是非常好理解的,通过自动化的机床、机器人等各类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装备的过程自动化,而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又是怎么理解?在智能工厂中数据自动流动需要经过几关呢?

三、互联网+,实现企业内外的数据自动流动

    现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制造业,通过互联网可以消除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与消费者零距离、交互的营销、服务等商业活动,更可以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先进的生产管理新形态。

    1)互联网+数据流动,实现制造端与消费端的零距离交互

    为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海尔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互联工厂的实践,致力于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体系。海尔通过“去中介化”、“去产品化”与用户零距离地打造了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自己所购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定制选择、订单流转、生产过程、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数据实现了自动有序流动,用户将不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全流程的参与者、监管者。智能化的交互定制平台,将用户、企业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企业智能制造的范围,企业内外互联互通、协同生产,用户与企业关系更加紧密。

    2)互联网+数据流动,重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随着用工成本快速升高、市场需求频繁变化、竞争进一步激烈,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为适应市场发展,满足个性化、社会化、敏捷化的智能制造模式的需要,将来的工厂一定会改变当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局面,一定会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发展,包括订单、人员、物料、设备的共享,也一定会淡化工厂之间的边界,甚至推倒横亘在工厂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打破封闭、独立的生产模式,构建成开放的、服务型的平台,数据将在工厂内外、人机料之间、信息系统与机器之间通畅地流动,工厂不只是生产产品,更是生产数据,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方面,青岛海尔模具公司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为解决企业接单能力与企业人员成本的这对矛盾,该公司于2013年开始着手打造“模具云设计平台”,以期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以前工作全部由企业员工完成的封闭局面。现在,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数百位经过技能认证、信用审核通过的企业外部工程师,企业将工作分解后在平台上发布,这些被称为“云端资源”的工程师会根据技术要求、价格、工期等信息实现远程接单,任务交付并验收通过后,薪酬通过在线实时支付,整个工作全部通过网络实现了联接、协作。这样,通过“众包”这种社会化协作模式,社会上各种技能的技术人员,包括国企、外企、民营企业,以及学校中有初级技能的学生,他们均可利用自己的时间资源、智力资源,承接与自己技能匹配的工作,获取相应的报酬,实现自身“剩余智慧”的价值。对企业而言,通过互联网+的思想,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迅速提升到数倍乃至数十倍,企业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

    这种“云设计平台”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应用新模式。是一种以工厂为中心,众多“云端资源”配合的社会化协作模式。将来的工厂为解决供需信息不透明、不匹配的矛盾,避免工厂产能过剩与订单找不到合适工厂的情况发生,工厂必然要打破自身组织的“围墙”,将自己的订单、设备、物料、人员等信息通过社会化的平台进行分享,实现企业—企业、企业—个人等多组织形态的社会化协作,构建“网状”的社会化制造生态圈。

四、智能工厂,数据自动流动无极限

    未来的工厂,一切以客户价值为导向,承载知识的数据沿着产品价值方向而自由流动,从市场需求、产品研发、生产计划、生产执行、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数据在收集、分析、决策、执行中增值,虚实精准映射,数体虚体世界指导、控制着物理实体世界的生产,解决了物理实体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确保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发送给正确的人和机器,并进行正确的执行。同时,物理实体世界又通过反馈优化着数字虚体世界。虚实两世界相互融合,共轭发展,共同实现智能化生产。

    虚虚联接、实实联接、虚实联接、内外联接,网联一切可以联接的数字化事物,实现数据在这些载体之间的有序自由流动。联接产生价值,数据流动产生价值,数据流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