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讯吹起整合风
就市场定位来看,目前工业通讯仍被视为自动化系统的一环,主要用来作为作业现场中设备之间的链接,不过自动化系统一直以来都为国际型大厂各自发展,系统规格各自不同无法相容,因此扮演工业通讯要角的现场总线(Fieldbus)也出现各种规格,例如SIEMENS的PROFITBUS、MITSBISHI的CC-LINK都是其一,长期以来这些Fieldbus称职的扮演了现场的讯息传递角色,也让制造设备的联系更为紧密。
自动化系统一路演进,为追求更高效率与附加价值,系统整合已然成为市场重要趋势,就架构来看,过去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只分为现场、控制两层,而Fieldbus就做为这两层之间的讯息传递桥梁。
然而若就效率面来看,只有现场层与控制层的自动化架构,其效率已达饱和,要提升附加价值,必须再扩大系统层次,在此概念下,长期以来在消费端的PC技术被延用到工业领域,整体架构也多了操作层、管理层,其中操作层负责整合控制端设备,管理层则是企业e化软体如MES或ERP,由于操作层、管理层采用PC架构,不再用Fieldbus来链接,而采用乙太网路,这也是这几年工业乙太网路成长迅速的主因。
不过自动化系统架构的扩展,也让通讯标准成为问题,现场层、控制层使用Fieldbus,而操作层、管理层使用乙太网路,要使这四层成为一体,彼此之间的通讯必须能互连,在此状况下,就出现了专门生产各种Fieldbus与乙太网路的Converter厂商,因此业界人士指出,就是Fieldbus纷乱规格造就了台湾工业通讯厂商的竞争优势。
解决即时性问题乙太网路站稳控制市场
图2 西门子的PROFITNET
要解决四层架构中的通讯问题,除了台湾厂商提出的各种产品外,制定各种Fieldbus的厂商也纷纷提出解决方案,不过与台湾厂商不同的是,这些原厂的方案是不再使用Fieldbus,而将乙太网路直接贯穿到现场层、控制层,称之为工业乙太网路,例如Modbus TCP、EtherCAT、乙太网路powerlink、PROFITNET等。
@Quote:选择即时乙太网路,不仅考量技术的性能与功能设计,也要基于自身市场的定位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乙太网路过去在工业控制的应用瓶颈主要来自于即时性不足,由于乙太网路的讯息为随机碰撞,无法预期下次的碰撞时间,因此在传递时间上会有所延迟,为了改善此一问题,业者纷纷采用各式作法,例如西门子的PROFITNET就重新制定封包型态,并于频宽中切割出一条控制封包专用频带,让此封包不再采碰撞式传递,而达到自动控制系统的即时要求。
PROFITNET解决了自动化通讯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隔阂问题,除了减少以往需另购的Converter成本外,也透过单一通讯标准,让系统整合更为紧密,吴顺裕认为这种工业专用的乙太网路架构,将是未来自动化系统的既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