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怎样正确的实施智能工厂软件选型

发布时间:2016-08-16 作者:佚名 
关键字:智能工厂 软件选型 
在智能制造领域先人一步的企业,不少还徘徊在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之中。他们共同的感觉是信息化项目投入大、时间长,但往往由于前期考虑不周全、认识不到位、选型不当,导致实施效果差。

    案例情景3

    实施顾问到现场后,告知企业的项目组,售前承诺的“一单一结”需求在理论上可以实现,但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而且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所以他们希望在不开发的情况下,通过半手工半系统的做法,先上线用起来。如果实在要开发,可等上线后再说。而实际上,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核心需求,如果不能在上线前实现,这部分功能游离于系统之外,系统只能成为事后数据的存储之地,就失去业务过程管理的目的了。

    案例分析3

    在选型方面,最大的误区是:“大系统就一定功能强大,越是特殊的行业特色需求,越是要选择大的产品。”其实这种“只要是大的贵的,就是全的好的”想法是很片面的。不错,大系统很灵活,可以变化出多种解决办法。但越大的系统实现起来越复杂,需要大量的设置和开发,应用和维护的要求也很高。经常是理论上可实现的,而现实中并不可用。

    正确的产品选型原则是:实用、够用、好用。

    考虑产品的适用性首先要分析产品的结构框架,包括数据逻辑、代码逻辑和技术实现,看产品与本企业核心业务需求的吻合度和实现的难易程度,看实现起来是否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这就是所谓实用就好。

    企业可以邀请有丰富业务和系统实施经验的顾问参与选型的产品方案论证,特别是请那些同时具备技术背景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复合型顾问,因为他们具有管理、业务和软件的综合能力,重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功能和顾问售前的Vision。

    选产品时另一个原则是够用就好,适度超前。用过大系统的人都知道,面对复杂的大系统,企业会用到的功能也就十之一二。软件产品的拓展性更多是根据其合理和适中的架构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看其有多少功能和菜单。不要为那些永远用不上的"鸡肋"功能买单。更何况,一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五六年,到时候必须要更新换代了。

    选择产品的第三个原则是好用,这是指产品的易用性。微软Windows系列软件的成功首先是其人性化界面和易用性。产品的界面、所见即所得、直观打印、便捷查询都是在选择产品时应该判断的基本标准。

    案例情景4

    实施顾问告知企业项目组,根据实施合同,系统中的流转单据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做调整,顾问可以做一部分,其他的要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掌握单据开发方法后自己做。而对于业务统计和管理用的分析报表,系统中没有直接适用企业的,合同中明确规定由企业人员来做,顾问指导方法。现在顾问要求企业人员尽量在上线之前完成单据和报表的开发。而实际情况是,系统上线前,只开发了几张最重要的单据,报表没有来得及开发。造成上线后,用户不能通过统计报表指导业务管理,就连月底的结帐对帐都成为大问题。究其原因,企业的技术人员,虽然早已经掌握报表开发工具,但是在短期内很难对ERP系统复杂的数据字典、逻辑结构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不知道报表的数据源在哪里、如何取数,一直是有心无力做开发。

    案例分析4

    系统成功上线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上线伊始,就有与公司业务和管理风格相一致的报表体系。这就要求实施是具备技术可控的,甚至不仅仅是报表,还包括特殊业务逻辑的二次开发。很多企业在选型时,没有仔细判断产品的技术特性,或者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对报表和二次开发的难度估计不足,或者寄希望与实施顾问。其实,除非是软件原厂商,否则让顾问进行大量的开发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

    企业的IT人员,从产品选型阶段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判断和选择产品技术的开放性、可控性,掌握技术基础。特别要关注的是系统数据字典。大系统的数据字典庞大复杂,大多数实施顾问,没有较强的技术背景,很难说清楚系统的内在逻辑,是无法指导开发的。

    案例情景5

    顾问在实施期间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对产品的配置、测试上,只关注与系统相关的流程和功能。对培训、数据、方案沟通、理念讲解、项目推进、执行监督等,缺乏管理的经验,虽然都有涉及,但似乎又没有很好地做到位。上线后,企业用户对系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系统使用起来经常出毛病。

    案例分析5

    软件是死的,终究要人去使用。在选型上,不能只重视产品和实施厂家的品牌,而忽视实施团队,其实,聪明的选型是在产品方向确定后,一直要坚持一条基本原则――选人选团队比选择实施公司重要,选实施公司比选产品重要。

    每个实施公司,都有成体系的实施方法论。但我们经常发现,方法论的内容都涉及了,但项目还是常常做不好。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群能够将管理思想与软件实现相结合的顾问,一个善于应用项目管理策略和方法的项目经理,一个明白业务、管理、技术和项目运作方法的人,一个说做结合的优势互补、合作融洽的团队,才是项目成功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