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美的生产转型 蜕变靠智能工厂

发布时间:2016-08-08 作者:佚名 
关键字:美的 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堪称美的此轮转型中的关键词。在今天的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须作出的战略选择。

    研发转型,靠用户驱动!

    日本的电饭煲为什么做得好?

    “工匠精神”使然。日本家电在品质上往往精于做深,围绕一个“点”深入钻研。

    这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然而,要同时满足中国市场的丰富多样性,还远不止如此。

    要做出让中国消费者满意的电饭煲,美的生活电器研发人员需要攻克重重难关。比如:交流电电压经常波动、不同地域食用米种不同、各地海拔高度与气压条件变化大、中国的消费者希望电饭煲不仅能做饭,还要煮粥煮汤等多功能……这些连日本电饭煲专家都从未碰到过的难题,美的研发人员必须去切实解决之。

    其中难度最大、花费精力最多的气流控制技术研发,让米粒能够720度不断翻滚,从而让锅里的米受热均匀,目的是让煮出来的米饭更好吃。目前该技术在国内是首例。

    是什么驱动美的研发人员如此“攻于”将电饭煲的突破性技术落地?

    答案是用户需求。

    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产品经理赵国尧,为了研究米饭的味道,甚至到偏远山区去体验做柴火饭,感受米的温度变化、火的火候大小。在云贵高原、东北平原,都有美的独立实验室。当然,赵国尧称粮食一点没浪费,在不同地区做大米实验,试验品也变成了午饭和晚饭。

    在现代生活中,柴火饭之所以深受人们怀念,不仅仅是其带有时代的印痕,柴火饭本身的“精致”烹煮过程也是重要原因。事实上,美的主打“焖香柴火饭”的智能电饭煲,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为什么要花这样的代价去试验?不管是技术的攻克,还是对大米的精益研究,最终只为一个结果:让电饭煲能够做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米饭。

    在产品研发上,过去那种一厢情愿式的主观强推——企业想象什么样的产品好卖,就做什么产品,然后推给消费者的模式,在今天这个用户驱动的时代,已经不灵验了。而站在消费者角度,研究他们的口味需求,进而去感知产品是不是他们喜欢的,才是企业明智的举措。

    一切围绕用户,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的逻辑,传统企业要和终端用户离得更近,也必须这样做。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的工程师李金波,显然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在“美的工匠精神小手册”里,这样记录了他的经历:

    2000年,李金波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美的,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工程师,从事家用空调的研发。善于钻研的他,发现风机风道厚度仅0.1毫米的不同,对节能效果就有很大改善。而他和团队成员到用户家里调研时,发现用户抱怨最多的就是空调的高耗电问题,一些空调一晚耗电高达8度之多!

    “大家以前对空调的印象就是电老虎,夏天一交电费,费用非常高昂。最多的时候,家庭电费支出有70%是空调的。”李金波坦率地说,这是很差的消费体验。不能让空调摆在用户家里成为一种负担!李金波决定潜心研究,如何给用户带来实惠。作为项目主要带头人,他牵头组成团队,对空调节能展开技术攻关。

    “他在实验室里一蹲就是15年,从20多岁的小鲜肉变成了40岁出头的大叔,直到‘一晚一度电’的成功让他走到了台前。”美的提供的“工匠精神小手册”里这样描述道。而李金波带领的团队攻克的节能技术,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根据美的数据统计,“一晚低至一度电”变频空调自2012年9月上市到现在已经销了1200万台,算下来节能11.7亿度电,节能效果不可小觑。

    这是美的启动“精品工程”战略以来在产品创新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对于产品,除了质量以外,用户还关心什么?就是性能。李金波说,这是美的做空调,也是给用户创造实惠的初心。

    方洪波预计:未来构建智慧家居,白色家电也终会向智能硬件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用户需求去做大规模的定制,“美的所有人的薪酬体系激励,都要以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这个指标来考量,而非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