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智能工厂改变未来

发布时间:2016-04-26 作者:佚名 
关键字: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将引发制造业革命,它不仅是单一设备的智能化,而且是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有着坚强决心,今年5月国务院制定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苗圩告诉记者,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至少30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针对创新驱动,苗圩重点介绍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存在一个断层,也被称为‘死亡之谷’,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即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按照计划,我国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加快智能转型方面,苗圩谈到,发展自主安全可控的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置、智能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等的发展,有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下一步,要组织论证智能制造工程,研究确定工程目标和路线图,从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安全可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5-10年发展重点、目标和实施路径。至于强化基础支撑,苗圩表示,要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围绕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组织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了航空航天关键基础材料、输电设备基础零部件等。除了做到基础强能力,还要集成上水平。”《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苗圩认为,打基础是为了避免建成空中楼阁,但并不妨碍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下一步,我们要突出高端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苗圩还提出了四条建议,分别是不断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着力缓解制造业融资困难;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苗圩表示,如何将规划变计划,计划变行动,行动变效果,需要选择有限领域设定有限目标,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扎实往前走,同时也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制造业发展,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工信部不久前启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46家智能制造企业成为首批试点示范企业。现实版的中国智能制造到底什么样?智能工厂如何引领中国制造的未来?

  1.走进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

  石化行业主要大宗原料和产品80%以上属于危险化学品。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特性各异,生产和物流量大,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对老百姓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石化行业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

  11月13日,江西九江,中午12时30分。在一上午的密集会议交流之后,参加工信部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各方人士来到九江石化生产管控中心,迫切地想看到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神经中枢”是怎样的。

  在一层大厅,工作人员通过巨大的屏幕进行三维数字化工厂的展示:全部70余套生产及辅助装置实现了企业级全场景覆盖、海量数据实时交互……根据管理需要,大厅内27块55寸的大屏显示器可随时监控全厂各套生产及辅助装置的运行情况。全三维数字化工厂集成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健康(HSE)管理、操作培训、视频监控等一系列的深化应用,博得了参观者的称赞。

  九江石化总经理覃伟中介绍,智能工厂“神经中枢”——生产管控中心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生产管控中心集经营优化、生产指挥、工艺操作、运行管理、专业支持、应急保障“六位一体”功能于一身。企业4G无线专网将整个厂区全部覆盖,实现了工业企业有线无线宽带网络及音视频通信融合,为生产运行管理和HSE管理等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支撑手段。

  在生产管控中心,记者看到了覆盖全厂5公里面积的“环保地图”,全厂“三废”排放点一目了然,排污情况可实时在线管控,环保管理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一体化。在整个厂区,850台可燃气报警、1000余处火灾报警、585套视频监控可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联动,支撑安全、环保、HSE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转变。

  九江石化于2015年底在行业内率先建成投用智能工厂,并出台企业级智能工厂标准规范体系。

  “九江石化实现了生产环境物联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经营管理协同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敏捷化,初步打造了一个集绿色、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智能工厂。”工信部部长苗圩评价说。

  2.让制造变“智造”的新模式

  2010年我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智能制造,对于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意味着什么?

  智能工厂的建设目标,就是使企业最终达到安全环保、最优生产、效益最佳、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状态。

  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的信息化让工厂更有可能从制造转变为“智造”:几十万个数据的处理结果可以清楚掌握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的人工干预,及时准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编排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

  从我国发展现实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任务非常迫切。“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苗圩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