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奖励
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
得益于德赛、华阳、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惠州汽车相关产业形成集聚,蓬勃发展。
有数据表明,惠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载导航终端生产基地,车载信息服务和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形成了汽车音响、智能导航、电控系统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2016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完成增加值50.13亿元,同比增长13.8%。”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还被列入全省六个重点支持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之一。
然而,惠州并未真正圆梦,整个汽车产业链条尚不完善,特别是还没有本土化的整车生产。
翻开尘封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起,惠州就有“汽车整车梦”,但多次与整车项目失之交臂。
在新能源汽车风潮涌动的今天,重启“整车梦”后的惠州又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在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背景下,惠州发力新能源汽车,放手一搏。
根据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设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8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引进和培育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各类新能源汽车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以上,成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为刺激企业的积极性,惠州给出高额奖励。例如,对新建成投产的纯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年产销量首次达到1000辆、2000辆、5000辆整车的企业,市统筹安排资金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700万、2000万元奖励。对动力电池年销量首次达到10亿、20亿、50亿瓦时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市统筹安排资金分别一次性给予150万、350万、1000万元奖励。
惠州还斥巨资鼓励企业争取整车生产资质。对新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整车或专用车生产公告目录资质的企业,市统筹安排资金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奖励。同时,将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探索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整车及关健零部件项目投资奖励,并加快仲恺、大亚湾、博罗汽车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如何圆“整车梦”?惠州还提出,努力承接周边地区整车生产基地的辐射和外溢,推进亿纬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化项目、京兰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整车项目招商,以新能源专用车、客车、乘用车为突破口,力争2018年前整车装配制造实现突破。
回到一个多月前,惠州召开的十一届14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重要议题,从市领导到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关心何时能圆梦。市政府负责人强调,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在惠增资扩产、做大做强,精准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的招商引资,力争早日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惠州生产制造。
实际上,不少惠州企业早已盯上了新能源汽车这块“大蛋糕”。几年前,亿纬锂能就与广汽集团客车公司联合推出了多辆增程式电动大巴,并在仲恺区作为免费公交投入运营。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动力电池、动力系统供给了多家整车厂商,与深圳车企五洲龙合作研发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也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公告目录、获准上牌上路,还与华泰汽车、南京金龙客车等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抢滩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甚至整车制造等市场。
两年之前,亿纬锂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金成就曾透露,该公司正努力申请争取整车生产资质。而今年3月,一期投资6.3亿元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启动时,刘金成更是胸有成竹地称,“主动承载惠州汽车工业梦想,是亿纬锂能的一项坚定使命。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高水平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放生产牌照开闸,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批复了几家车企申请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业内人士分析,亿纬锂能拿下整车生产牌照的可能性较大。若成功,惠州将可圆“整车梦”。
多重政策利好之下,惠州多年夙愿有望成真。而企业创新还将在这里继续上演,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