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玉还指出,总体看来,两项政策对接的主要思路即为通过实现优势产业互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以实现两国制造业的对接与提升。早在去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北京会晤时,双边就在对一系列诸如中欧投资协定、自贸区谈判、市场经济地位等宏观意向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宣布推进两项战略对接,并达成了多项协议。不难看出,通过双方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部委间的高级别协调以及多轮总理级别的磋商,双边在多领域的对接颇具成效。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的落地、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的形式对德国智能制造企业的案例都显示出双边战略对接的效率与决心。
“尽管数额不是很大,但中国企业对德投资项目,在质量上,我认为是任何一国不能相比的。”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商务参赞翟谦表示,中国对德投资基础牢固,是全方位、综合性、可持续的,规划了面向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随着这些高质量项目的增加,中国对德国投资的总金额会慢慢地提高。”
杨成玉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主要落实在政府以及产业层面,参与海外并购也是国有企业唱主旋律。将来,鼓励更多民间资本以技术寻求、战略资源寻求的动机,以共建产业园、并购等方式参与两项战略的对接,以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中德合作仍应谨慎前行
两国对接发展虽然前景光明,但仍应谨慎前行。合作途中难免遇到阻碍,只有两国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
杨成玉指出,由于两项政策对接的主要思路即为通过实现优势产业互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以实现两国制造业提升,因此在两项战略的对接中,更应注意两国产业的互补性和可操作性。
中德两国除了在各自优势产业方面加强合作外,还可以加强在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刘仕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补充道,双方政府间应加强协调,比如双方相关部委联合可以制定对接规划;加强产业间合作,比如相关产业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各种层次的展会,协调甚至统一行业标准;以及加强企业间合作,包括相互投资(绿地投资或并购),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双向技术交流与交易。此外,双方还可以加强教育培训合作,相互开放市场,联合拓展第三方市场。
此外,“由于英国脱欧给欧盟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走出去"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以防止系统性风险、外汇风险等造成的损失。”杨成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