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装备

工业机器人全方位解读

发布时间:2015-12-07 作者:e-works整理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人类创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后,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并且正在不断地向其他领域拓展,如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中。在工业生产中,磨抛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激光加工机器人、真空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都已被大量采用。

七、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

1、机器人市场外资占九成

    机器人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却不容乐观。根据市场统计,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市场为外商厂商所垄断,日系品牌厂商占52%,欧洲厂商占30%,剩余约10%为中国大陆厂商。

    由于机器人产业进入门槛相当高,因此全球机器人市场排名前四大厂商分别为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ABB与KUKA,合计达50%的市场占有率。

    而另一方面,未来30年中国大陆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为此,全球品牌机器人大厂积极扩大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机器人业务销售规模,包括发那科、安川电机、ABB与KUKA等均积极在中国大陆卡位、设厂。

    目前中国大陆的工业机器人虽然产业化初步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国外厂商同类产品,致使这些产品产业化应用程度较低,市场份额很小;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仅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统计中心主任李晓佳表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同时,由于关键核心部件受制于人,产业空心化风险扩大。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部件(电机和服务器、减速机、控制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中国大陆厂商相对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制造能力,长期依赖进口。由于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因此将长期受制于人。

2、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技术挑战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首先,机器人的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数控系统都严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并不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其次,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会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中国机器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研发进入中高端市场的阻碍很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产业的盲目投资可能形成过剩产能,导致重复建设和低价竞争。

    再次,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领先的高校和院所并不具备市场开拓能力,而企业在基础研发上的投入还非常低,国内产学研结合又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导致研发与制造环节脱节。

    针对外资垄断国内市场的现状,专家建议,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求“突围”和赶超:首先是要加强对国际机器人技术的跟踪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技术发展的步骤、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工艺与零部件以及产业化路径。

    其次,是要确立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机器人发展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另外,要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品牌。我国应将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任务。出台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录,协同推进开展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工作。

八、工业机器人知名厂商

    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其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美系,日系中主要有FANUC、安川、松下、不二越、川崎、爱普生等公司;欧美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瑞士的史陶比尔、意大利的COMAU公司。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如新松、安徽埃夫特。
 

工业机器人的知名厂商
工业机器人的知名厂商
 

   6家知名厂商机器人对比   
6家知名厂商机器人对比
 

7
本文为e-works原创投稿文章,未经e-works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等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如已是e-works授权合作伙伴,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e-works内容合作伙伴申请热线: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