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知识的未来,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都会被修改,而统计力学的定律却是永恒的。人类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奇妙物种,我们在找到普适于宇宙与人类的第一性原理,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
现在,我们再次处于三场宏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它们可能足以匹敌20世纪的那场变革,这三场变革分别是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的革命。
软件定义作为万物变革的基础,横空出世,它在云计算,网络,存储到数据中心,乃至真个互联世界蓬勃的发展起来。如果你身处这个行业,那你便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并一探究竟。
那么什么是“软件定义”?
在去定义它之前,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在信息技术的网络领域,在将其升级到SDN后,企业的IT团队便可以动态的,可编程配置的方式来任意塑造逻辑网络层,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维护底层物理网络以及其它设备。
一旦基础设施变得可以远程编程,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它将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活性。网络的变化不再会让整个系统戛然而止,也再不用手动移动线缆,不用对设备一台一台地更新配置文件了。之前需要花费一个周末的繁杂操作已可简化为一键切换。所以软件定义简单的讲就是使被软件定义的对象和构架成为灵活的,便于管理的,成本节约和快速可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和技术。
简单的用软件实现还不够资格被称做“软件定义”;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整个服务资源(如网络或存储)。只要拥有支持SDN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硬件与固件解决方案必然会出现。
换句话说,物理资源池通过专业的配置,实现灵活的调整、动态的分配与可编程化的配置,使其具有了模块化的特征。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非服务器类IT基础设施(如网络、存储与安全性) 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同时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增益。在流行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re)版本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并完全托管在虚拟化计算环境中。
软件定义的生态是什么?企业为什么需要他们?
企业正在改变他们与客户互动的方式, 把移动、社交、大数据和分析平台这些面向大众的新系统与传统的后端IT系统相集成。通过这些平台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使决策更快速,过程更有效率,并且能改善客户的直观感受。
但是,这样对于整合新技术的要求也给IT管理出了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如果来破解这个难题呢?软件定义(SDX)给出了答案。
软件定义可以使数据中心更可定制化并更有效。对于所有应用程序使用相同的,标准的和不区分资源的方式将无法胜任,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工作负载类型、业务规则和资源类型可用性,这样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设施构架。
一旦这些业务规则与资源就位,接下来就是统筹如何构建、部署、规模化和优化这些服务,而这些服务是基于业务的需要去平衡,以及构建连接不同业务服务领域之前的工作负荷和资源。工作负载是使用模型和资源来定义和组合的,同时通过业务规则和策略来管理和部署。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技术供应商认识到金融市场的软件比硬件更有价值后,非常多的供应商就开始摸索并试图将自己定义为软件公司。到2010年,这种狂热达到顶峰状态,供应商开始把他们的解决方案定义为“软件定义”。这些名字从软件定义网络(SDN)开始,随后很快出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不久,存储行业也加入这个热潮并以软件定义存储(SDS)命名。自给自足的技术能力已成为科技行业发展的强大潮流和推动力。在提供处理、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之后,最终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只需控制操作系统、存储、和已部署的应用程序,或是有限控制的网络组件(例如主机防火墙)。
对于许多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来说,传统的数据中心使他们倍受煎熬。相对于它们容纳的应用程序和硬件,它们已无法实现定期更换。灵活和敏捷的数据中心是亟待探索的关键要素。他们期望的一个灵活的数据中心需要采用虚拟化技术,基础设施要全自动化,还需要弹性服务目录和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
与之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可能要求业务部门要等上几个月甚至是一年,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面前将完全失去竞争性和业务信任。而灵活敏捷的数据中心让高效率和低成本得以实现,彻底改变企业信息部门的遇到的窘境,以前几个月才可完成的事情,现在几个小时便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