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知识自动化(zhishipai)授权转载
虽然进展不多,美国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还是终于公布了路线图。
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CESMII发布了其2017年到2018年的短期建设路线图(Roadmap 2017-2018),而在CESMII的愿景描述中,清晰的指出:智能制造是2030年左右可以实现的制造方式。CESMII是美国能源部资助的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一个创新研究院。
美国定义的智能制造
在路线图中,CESMII在2017-2018的路线图中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智能制造(SM)是一系列涉及业务、技术、基础设施及劳动力的实践活动,通过整合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OT/IT)的工程系统实现制造的持续优化。
这个定义把“业务”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智能制造最终是为业务服务的观点,这是朴实的;另外,该定义提到了“劳动力”的实践活动。
更重要的是该定义把智能制造最终落足到持续优化(optimizing)之上,这和笔者在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是一致的,我们常给客户传达一个观点:智能化浪费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智能化一定是和优化同步进行的。
该定义给出的四个维度(业务、技术、基础设施、劳动力)对我们设计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与Acatech工业4.0成熟度指数中四个结构域(资源、信息系统、组织结构、文化)相比,个人认为CESMII的这四个维度概括的更清晰,逻辑也更严密。
CESMII进一步补充到,智能制造使得正确的信息和正确的技术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形式被正确的人访问到,以增强在工厂乃至整个价值链范围内做出明智的决定。
智能制造发展指导原则
CESMII指出,在智能制造上的投资,应指向服务于已连接的客户,而这个服务的基础是高质量的产品、有效的流程、快速响应的服务。
这个过程中,智能制造的价值,会通过动态形成的赛博物理系统CPS来实现。智能制造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赛博物理系统CPS的建设是个关键,而创新研究院应该为这个系统的动态形成提供支持。
智能制造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必须最大化开放性和互用性。这是在讲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诸如西门子的MindSphere之类。未来的智能制造是一个多方协作、资源及优势互补的模式,开放的接口是各方能顺利接入的基础,而可互用的产品和系统是协作的驱动力。在这方面,OPC的UA(统一架构, Unified Architecture)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可作为参考。
最后,CESMII还指出:智能制造必须用业务产出的术语来进行沟通。这里包含了两个层面:1)智能制造要为提高业务的产出服务;2)在多方协作的过程中要统一术语。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就经常因为术语不同而被困扰,比如,同样在西门子,总部的GSS把收货称为GR(Goods Receiving),而有些运用公司把收货称为IMR(Incoming Material Received)。这类问题必然会降低智能制造平台的应用效率,甚至有时会造成错误,在行业间、公司间统一术语的任务,也是拆除信息孤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创新研究院做什么
为了促进新制造方案的实施及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整合,CESMII将以单个公司或行业无法完成的形式来加速早期的研发,定义了三类工作对象:
1)从研究向技术开发过渡时,主要工作对象有:先进传感器、模型和计算工具、数据结构与配置、流程控制、软件、硬件;
2)从技术开发向产品集成过渡时,主要工作对象有:参考架构、系统配置、系统模型、可互用性标准;
3)从产品集成向市场实施过渡时,主要工作对象有:安全要求、人机界面、数据管理、流程模型、业务变革管理、劳动力技能开发。
如图1所示:
图1:三个过渡是关键
同时,CESMII定义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大致分为两个方面:1)促进跨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2)应对OT/IT融合过程中的研发挑战和知识鸿沟。
其中 “促进跨行业解决方案开发”的核心词是协作(collaboration)。CESMII指出,跨行业性的解决方案,需要站在跨学科、跨行业、跨公司、跨业务、跨技术的角度来整合各自的优势。
跨行业的协作,并不是启动一个又一个范围过于宽泛的项目。因此,需要在创新研究院的运营过程中,必须对项目类别进行科学的设置,否则,即便是国家级别的创新研究院也没法开展工作。CESMII把运营过程中的项目大致分为了三类:
1)路线图项目,通常针对开发新的能力;
2)应用项目,通常针对应用和使用已有能力;
3)跨行业或跨应用的对标分析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