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智:男,1935年生,教授级高工。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业大学机床与工具专业;1959年,归国后进入北京机床研究所工作,从最基层的车工做起;1960年,又进入前苏联机床研究院进修数控技术;1961年,回到北京机床研究所后,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总工程师、总调度、所长兼北京数控设备厂厂长等职务;1990年,调往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担任驻独联体总代表;1996年,退休后应邀主持凯奇数控设备成套总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至今,现在仍主持日常工作。可以说,自其参加工作起,与数控系统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王老先在北京机床研究所工作时从事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开发、生产组织工作;然后在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工作时从事数控系统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再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时从事过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进出口贸易工作;最后,在某种意义上,凯奇数控的诞生与其密不可分。
几十年来,他曾参与数控立式铣床、数控非圆形齿轮加工机床、伺服步进电机及控制器、大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齿轮磨床等项目的研制,主持引进FANUC成套数控技术,组建数控设备厂,组织编制国家“七五”数控机床发展规划,引进国外高档数控系统软件技术,组织开发与出口高档数控系统硬件平台及其配套产品,可以说,这是一名典型的专家型企业领导者。
北京凯奇数控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奇数控)董事长王恒智(以下简称王总)年逾七旬,是一位专家型的企业领导。在给记者介绍数控系统的历史时如数家珍,在谈到我国数控系统现状时见解独到;在谈到我国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一针见血指出关键所在。在与王总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笔者能感受到王总的丰富经历及深刻见识,也感觉到了王总是一位颇具性格的领导者。
把握好“产学研”结合的正确方向
王总在谈到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问题时说到,不能笼统地谈这个问题,中国和世界不一样,原则上这个方向是应该类同,但实际上不可能完全同步。因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目前国际上数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可以作为少数单位的研究课题,但并不适合大范围的提倡。与其用很多精力讨论发展方向的问题,倒不如回过头来探讨一下我国数控行业缺的究竟是什么,这样更现实,更有针对性。发展方向应从生产实际需要中来。王总说,我们应该继续搞好用户调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知道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把“产学研”结合这种好的组织方法用来解决生产一线的老大难问提。
另外,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大做强”等鼓动性口号极易导致一些企业盲目跟风,脱离中国机床市场实际需要。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是少数单位要做的,而大部分企业还是应该着眼解决现在及中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打好基础。王总说每每谈到行业发展时,总是有一些问题老生常谈,一直没有解决,其原因是搞研发的、做理论研究的和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过长。王总举例说当时他所在的北京机床研究所是工业技术研究所,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结合部,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很难做,矛盾很多,但做好了效果就非常明显。现在提倡的产学研结合,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应该多搞一些实用的技术。机床不是一个暴利行业,需要长期扎实的积累,包括技术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需要技术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数控系统企业,包括整个机床行业的其他专业,一定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入钻研,研制出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这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
国家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王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有自己的分析和独到见解。他说要充分挖掘现有数控机床的潜力,提高现有机床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效率,这样可以普遍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具体如何才能做到,需要3个的条件:一是人才,需要能把设备用好的人;二是管理,领导人必须懂行;三是物质条件,包括刀具、卡具、编程软件及工艺数据等等。总的来说,数控增效应是企业练内功,弄清楚问题的原因,实实在在的去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及物质条件,使企业能独立使用,并且乐于使用数控机床,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数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