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的工业4.0 | 德国工业4.0基本单元
发布时间:2017-09-26
作者:
彭瑜
来源:知识自动化
真的有工业4.0的落地的具体路径吗?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却很少能够看到从底层构建的案例。
真的有工业4.0的落地的具体路径吗?我们看到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却很少能够看到从底层构建的案例。智能制造的圈内人士对于德国工业4.0的架构RAMI4.0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对工业4.0的基本组成单元“工业4.0基本单元”(I4.0 compennet),却是相对陌生。然而德国产业界和学术界,正是在这个可以落地的抓手上,进行了深入的开发实践。本文从工业4.0基本单元的内涵出发,看看德国如何实际运用,以及怎么进行开发。
实体资产的“虚拟化”
为便于参考架构模型表达工业4.0的空间,RAMI采用三维模型(见图1)。纵轴分成6个层级,从不同的视角表达诸如数据映射、功能描述、通信行为、硬件/资产或业务流程。这里借用了IT行业将复杂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可以管理的部分的思维。左面的横轴表达产品生命周期及其所包含的价值链,可在参考架构模型中表示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相关性(例如持续的数据采集之间的相关性)。右面的横轴表达工厂的功能性和响应性,即工厂功能的分层结构。
图1: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RAMI4.0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RAMI将物理系统按照其功能特性,分层进行了虚拟映射。
按照IT和通信技术常用的方法,将纵轴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层级:经营业务、功能性、信息、通信、集成、资产。
资产层处于最底层,连同其上层集成层一起被用来对各种资产进行数字化的虚拟表达。用资产层来表达物理部件/硬件/软件/文件等实体,物理部件如直线运动的轴、金属部件、电路图、技术文件、历史记录等。
人也作为资产层的一部份,通过集成层与虚拟世界相链接。
资产与集成层的链接是无源(passive)连接。
图2:RAMI4.0和物理-数字化架构及递阶关系
图2清晰表达RAMI4.0和物理-数字化架构及递阶关系。把物理实体(包括硬件、软件、工程文件等)通过数字化演化为能在虚拟世界完整表达、通信、推理、判断、决策加工等,让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都能实时传递交换和处理,从而使企业中的各类资产都能互联、互操作。根据不同资产的作用,当它们数字化后相互之间的关联,应该按控制要求和业务要求构建它们之间的扁平化的通信递阶关系。
四大类资产变形记
工业4.0基本单元是一个描述信息物理系统CPS详细特性的模型。CPS是一种在生产环境中的真实物理对象,通过与其虚拟对象和过程进行联网通信的系统。在生产环境中,从生产系统和机械装备到装备中的各类模块,只要满足了上述这些特性,不管是硬件基本单元还是软件基本单元都具备和符合了工业4.0要求的能力。
成为工业4.0基本单元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它必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采集所有相关数据,存放在有该基本单元所承载的具有信息安全的电子容器内,并由它把这些数据提供给企业参与价值链的过程。
在工业4.0基本单元的模型中,这个电子容器称之为“管理壳”。
还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基本单元的真实对象必须具有通信能力,以及相应的数据和功能。这样,生产环境中的硬件单元和软件单元之间都能进行符合工业4.0要求的通信。
这里有四个工业4.0基本单元的例子。
一个是一整套机械装备作为工业4.0基本单元,这类工业4.0的基本单元是由机械制造厂商来实现的。它可能是一台机床、包装机或3D打印机等。
图3:工业4.0基本单元模型
一类是专门供应厂商提供的关键部件,也可看成是一类工业4.0基本单元,这是由部件制造厂商实现。它们往往可以分开登录,譬如可分别在资产管理系统和维护管理系统中登录。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