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世界不太平,这边,法国刚刚遭受IS恐怖分子的袭击,还未发起打击。那边,又因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土两国剑拔弩张。
其实,还有一场对全球格局影响更为深远、不见硝烟的战争,那就是以中德美三国为主的智能制造的鏖战。
1 中德美三国智能制造大战中的共同点
为“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2013年4月,德国祭出“工业4.0”利剑,希望改变以往的“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2014年4月,为响应美国政府“在工业化战略”,GE、IBM、思科、英特尔等制造业与IT巨头纷纷抱团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成群结队地“回归制造业”,企图通过新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制造业。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像一支利箭精准地射向智能制造这个靶心。
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也不甘寂寞,纷纷制订了类似的国家战略。尽管名称不同,侧重点不同,但这些国家战略的雄心、战略的目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在本次智能制造革命进程中,占得先机、力拔头筹。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尽管工业互联网不是美国国家战略,由于汇聚了美国顶尖的制造业、IT公司,很多人把它作为美国智能制造的代表进行研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图1 中美德三国智能制造战略示意图
从战略手段上看,在中德美三国为主的这场智能制造“世界大战”中,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三国的杀手锏却是相同的。德国说:“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 讯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美国说“打破技术壁垒,通过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中国则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换成技术语言就是均为CPS(赛博物理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
从战略的落脚点上看,生产设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共同载体。
德国人认为,CPS系统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CPS体现“在制造业领域,CPS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 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CPS将推动生产对象直接或借助互联网通过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自主实现信息交换、运转和互相操控。”,在三大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中,纵向集成是工业实现工业 4.0的基础。并在纵向集成的示意图上,德国人更是不遗余力地将机床布满了几乎整个画面,突出了机床等生产设备及设备之间互联互通、信息系统与设备之间的 深度集成。
作为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发起单位,通用电气(GE)在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概念中,更是明确了“希望通过生产设备与IT相融合,目标是通过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的组合,大 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GE更是直接将生产设备放到主体的位置。
《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指出。“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 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控制、实时监测、自适应控制,也与德 美“异曲同工”。
因此,如何实现生产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实现本次智能制造革命的关键一环。
2 德美两国的智能制造又有不同
以上讲了德美中三国战略的相同点,其实,相同点有很多,不同点也不少,这里给大家说两条不同点。
首先,是实施范围的重点不同。德国除了通过端对端、横向集成实现社会化协作生产以外,重点关注“智能工厂”的“智能生产”,而GE工业互联网是以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智能维护、智能服务为主。
其次,技术的重点也有不同。虽然在中文上都是“智能制造”,但英文的原文使用上,美国GE和德国还是不同的。
图2 GE工业互联网应用示意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智能”这个词,GE用的是Intelligent。图中的三个智能分别是智能装置、智能系统、智能决策。
图3 德国工业和智能工厂是物联网、服务联网的一部分
在工业4.0白皮书中,德国人一直用Smart Factory和Smart Manufacturing来表述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德国的“智能”用的是Smart。
美国人用Intelligent,德国人用Smart,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尽管翻译成中文都可以翻译为“智能”。
为准确理解这两个词的区别,我们看一下英汉字典是怎么说的。
词典上说,Intelligent是“聪明的、理解力强的、有智力的,常用为计算机术语,即为智能的”。比如智能化汽车、智能网络、智能仪表等均为Intelligent。很明显,Intelligent是一个计算机方面很常用的术语,主要表示物理系统的智能化。
图4 GE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要素(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工作人员)
为进一步理解GE所说的Intelligent的含义,我们再看GE对“智能机器”的定义: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应用程序将现实世界中的机器、设施、生产线和网络连接起来。
我们再看百度百科中对智能制造的解释。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 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 高度集成化。
很明显,我们通常说的智能制造与GE的定义,具有很大的类似性,重点强调的是CPS中的P(Physical,物理的)机器等物理对象的智能 化,以及C(Cyber, 网络的、计算机的)分析、推理、判断、决策等的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并实现物理世界与赛博世界相互作用而达到目标。
我们再查一下德国人用的Smart,中文的意思就是“聪明的、巧妙的、敏捷的”,似乎与我们想象中的“智能”有所出入。
为深入理解德国人为什么选择这个单词,我们先回顾一下德国人为什么要实施工业4.0战略,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的。
在笔者以前写的《工业4.0系列谈》文章里,曾详细地指出:德国在国家人力匮乏、老龄化严重、中小企业居多等不利条件下,以及基于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工业软件,以及高素质劳动者、企业高协同化、高度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扬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制订的国家战略。
简单地讲,工业4.0的战略目标就是“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工业4.0战略的手段就是1个核心——CPS赛博物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与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将虚实两世界融合起来,在2个主题 (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进行重点研究与应用,并通过3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企业内、企业间、生态圈的集成,从而达到高度自动 化、高度数字化(以CPS为核心)、高度网络化(3项集成)的高效的、智能化、个性化、社会化的生产与服务模式。
图5 德国工业4.0战略布局图
对德国人而言,高效、智能、个性化、社会化等特点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充分利用德国领先的嵌入式等技术,使得整个智能制造 系统具有灵活的、巧妙的、敏捷的、聪明的特点,通过P+C,实现物理世界与赛博世界的深度融合、构成有机的系统S(System)而达到预期目标。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并没有完全单独强调C或者P, 而是要看整体的功能,即CPS,也就是中国说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