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装备

机器人产业异军突起

发布时间:2016-11-12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机器人 减速器 
中国在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但要从有到优,占领中高端市场,中国还需要在提高下游应用领域即系统集成上加大力度。为此,未来部分公司或以提高下游市场占有率为并购目标。

    一直以来机器人行业都备受关注,从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到世界首届医疗大会,我们能够看到我国机器人发展不断开拓新的方向,力争补充市场的的空白。但为何还被定义为初级阶段水平,包括大疆在内。据了解:中国机器人行业产品低端,关键零部件基本上由欧洲和日韩公司控制。看来这才是将其困在初级阶段的一大因素。试问,如果机器人企业继续这样的发展之路,实现2025智能制造是否有很大困难?

机器人产业异军突起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异军突起,并不能掩盖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小而散现状,也并不意味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彻底崛起。一方面,我们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陷入误区,另一方面,我们对机器人产业的未来趋势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和布局。

    现下,我国传统机器人领域即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机器人产业2.0时代即将来临。在传统机器人产业,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超越。在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们也不可能很快实现自主化。同时,在机器人产业2.0时代,传统的核心零部件将不再是核心,新的核心零部件将诞生。那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何在?

    中国在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但要从有到优,占领中高端市场,中国还需要在提高下游应用领域即系统集成上加大力度。为此,未来部分公司或以提高下游市场占有率为并购目标。

    在机器人产业中,核心部件包括控制器、伺服驱动 电机、减速器,这三大部件成本占到机器人的70%以上。控制器相当于大脑,伺服驱动相当于脊椎运动神经,伺服电机相当于肌肉,减速器相当于关节。上述任何一个零件的性能,都影响整体机能。

    中国控制器和伺服电机有些技术瓶颈还没有突破,这导致中国机器人速度不快、急停不行、寿命不长,难以进入汽车制造等中高档市场。因此,也导致了中国机器人在低档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难以释放。此外,中国机器人企业对下游市场占有率不够重视,在零部件产品开发方向上有点偏。中国企业应该先做大机器人下游系统集成市场,再往上游做好零部件开发,提高国产化。

核心技术由欧日韩控制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这样说道:“现在企业对机器人既爱又恨,爱是爱行业未来的发展,恨是恨它不争气。机器人和其他的产业比起来,当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管是在硬件、软件、智能、感知、材料来说,现在的人工,企业的承担能力,还有企业的人才匹配能力都是有问题的,但这又一个趋势和方向,市场的需求在倒逼着你。”

    我国机器人发展与外资知名机器人公司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在我国的机器人行业乱象横生,盲目跳入占领市场份额,价格战比比皆是。处在初级阶段而不自危,核心零部件寄生与外企,缺乏创新活力而掣肘不前。

    国海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7万台,居全球第一,而机器人密度仅30(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2,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巨大增量空间。但现阶段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大,上游零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

    对此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的传统制造企业大多打着机器人旗号,其实大部分是同质化的。根本存在的问题已昭然若揭,我们希望国产机器人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将又爱又恨的核心技术攻克下来,毕竟这才是我们揭掉初级化帽子的关键之所在啊。

未来10年国产机器人仍有机会

    尽管国产机器人突围困难重重,但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未来仍有10年的发展窗口,而发展的关键就在自主创新上。

    在过去半个多时间的发展中,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使用数量仅为200万台,说明未来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此外,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高智能的机器人产品,99.38%-99.69%的工作还未被机器人取代。工业机器人仅替代了人类的部分功能,比如手臂、大腿,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未能有很好地开发。

    现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在春秋战国时期,机器人技术在快速变化,模式也在快速变化。过去的老大,现在也突然不知道怎么走了,新模式在哪里也不知道。所以新的企业进来后,也不会有劣势。同时,现在又正是中国经济大变革的时候,整个产业升级,所以机会是有,但给你的时间不会太多。十年所以我说的还是比较乐观了。德国人已经制定工业4.0的规则和标准了,中国如果不抓住机会,很多东西又被他们框在外面了。中国企业一定要有紧迫感。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