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型腔工艺分析
底座模具型腔的三维图如图1所示,长方体结构,最大轮廓尺寸360x238x70mm,上顶面居中开设型腔,型腔部分比较陡峭并且圆角光滑过渡,型腔最深处53mm,其余面为平面,材质为P20。
模具型腔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因此在保证模具型腔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充分提高加工效率。原则上的工艺步骤一般为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大后小,先基准后型腔。根据基本原则,该模具的大致加工工艺为粗加工 半精加工 精加工 清根。
2 数控编程步骤
PowerMILL操作完全符合数控加工工程概念,按照从左至右的工具栏图标顺序就可完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整个过程,程序编制的基本步骤:①输入模型文件;②模型分析;③定义毛坯;④定义刀具;⑤定义进给和转速;⑥ 定义快进高度;⑦定义开始点和结束点;⑧建立粗加工刀具路径;⑨ 定义切入切出和连接;⑩建立精加工刀具路径;⑩仿真刀具路径;⑩输出NC程序;⑩保存项目文件。
本模具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输入模型文件bottom cavity.dgk。确定加工基准,模具加工前首先要确定模具加工的基准,基准确定后,所有的刀路都是以基准来运行的。对于规则的毛坯来说,一般把加工基准确定在毛坯的中心位置,Z方向的基准确定在毛坯的最高面。
(2)模型分析。型腔内侧面拔模角4°,无倒勾;内凹圆角最小半径R1.5mm。
(3)定义毛坯。毛坯尺寸385x265x71mm。
(4)定义刀具。圆角刀D20R3、D10R1,球刀B8、B6、B4、B3。
(5)定义进给和转速。高速机床、工件P20材质、具体每把刀具按类型和大小查表确定。
(6)定义快进高度。绝对高度“安全Z高度”为30mm,“开始Z高度”为20mm;相对高度快进类型“掠过”,“安全z高度”为3mm,“开始Z高度”为2mm。
(7)定义开始点和结束点。开始点选“毛坯中心安全高度”,结束点选“最后一点安全高度”。
(8)建立粗加工刀具路径。
a.粗加工。
粗加工的作用是去除毛坯大部分材料,所以模具加工的效率很大程度是由粗加工的效率决定的。根据模具的型腔,粗加工刀具选择的原则是能大则大,能短则短,这里选用D20R3圆角铣刀。粗加工的走刀方式有:偏置、平行、轮廓和插铣,本模具尺寸不大,型腔内部结构较复杂,因此采用偏置粗加工。偏置粗加工主要参数:刀具D20R3mm,精度0.1mm,余量0.5mm,行距8mm,下切步距1,Z轴下切类型“斜向”,刀具允许的最大进刀角度8°,轮廓光顺拐角半径0.1mm,类型“模型”,其余默认设置。仿真效果如图2所示。
b.二次开粗。
从图2可以看出,粗加工没有加工到4处凹槽,原因是粗加工采用的圆角刀D20R3mm大于凹槽的截面宽度。因此,需要换尺寸小一些的圆角刀D10Rlmm进行二次开粗,对粗加工刀具路径进行复制,得到新的刀具路径,需修改的参数:刀具D10Rlmm,行距4mm,下切步距0.5mm,残留加工采用“残留模型”方式,相对于粗加工后的残留模型,其余默认设置。仿真效果如图3所示。
c.三次开粗。
为了保证精加工的余量比较均匀,还需要用比精加工刀具B6的刀具B4进行三次开粗。残留加工仍采用“残留模型”方式,相对于二次开粗后的残留模型,行距1mm,下切步距0.5mm,其余默认设置。仿真效果如图4所示。
(9)定义切人切出和连接。短连接“圆形圆弧”,长连接“掠过”,缺省连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