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讯 > 国内资讯

制造业的双重任务:自动化与信息化

发布时间:2017-06-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船通
关键字:自动化与信息化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工业制造水平需要同时完成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的双重任务。但这后发优势,却给了中国制造业建设智能工厂,加速转型、一步到位的绝佳契机。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还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生产流程,当所有流程和绩效数据都能在系统中重建时,这种透明度将有助于制造企业改进其生产流程。

    利用大数据技术及生产数据可视化,从而确保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制定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而快速的修正,最终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生产流程畅通,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率。

    智能化的信息基础,是互联化

    工业物联网的成熟,给制造自动化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传统的自动化工厂,最多通过有线内部网络,实现了车间部分设备与设备间的联网通讯,而物联网通过无线、广域通信方式,实现人、设备和系统三者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而物联网的核心信息设备,是制造过程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获取、实时通信的关键基础。它主要包括基础通信设备、控制系统、新型工业传感器、制造物联设备、仪器仪表和检测设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产品。

    在这些无处不在的设备基础之上,需要制订制造设备信息互联互通的接口技术标准,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协议互操作整体框架,从而构建起面向智能制造的高速、安全可靠的工业通信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智能工厂是工厂升级的必然趋势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推进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变革。

    如今,中国制造面临“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人力成本快速推升的环境下,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产业结构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满足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就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被竞争对手远远抛下。

    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我们认为,加快各行业传统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双重改造,需求迫切。

    应当在基础条件好的重点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高度集成的自动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流程改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做到纵向、横向和端到端的集成,并实现装备、产品和系统产业化。

    如今,中国已有以海尔为首的知名大型白电制造企业,做出了在全球家电领域都堪称“罕见”的智能工厂,并且还在不断的迭代升级、进化提升,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令人称奇。

    智能工厂的实施,将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推动相关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符合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产品,服务于我国供给侧改革。在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将巩固自主技术布局占位,提高产业自主话语权,为我国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争夺国际市场话语权提供重要保障。

    基于对中国制造业现状、市场需求多样化等方面的全面预测,未来5~10年,我国的智能生产设施、数字化车间/工厂的升级改造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对智能制造与信息设备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长。预计我国智能制造与信息设备市场规模将以30%左右的增速持续增长。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