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在美国,它叫做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信部叫作中国制造2025,它其实就是“互联网+制造”,都指向一个核心——智能制造。
同样的道理,如果社会其它部门冗员和浪费过多,对于制造业将是承重的负担,经济好的时候不一定暴露出来,当经济不好的时候,矛盾就会凸显出来。举一些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
1.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我们姑且不说收费是否合理的问题,单说车子停下来,取卡,到收费站停车,排队,交钱,走人就已经造成不少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怠速时尾气排放增加,收费人员完全没有创造出价值,只是收入转移的一个中介。(在现场等候的时间+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
2.办理繁杂的证件手续,相信大家都有过去政府单位办理证件的经历,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说了,婴儿上户口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流程:需要去户口所在地的计生部门开具准生证->医院根据准生证开具出生证明->派出所根据出生证明再上户口。这已经是最理想的情况了,如果是在北上广深工作,户口没有过来,那手续之繁琐足以让你崩溃。如此麻烦的手续不会增加任何的产出和福祉,相反,因为政府部门都是5天工作制,为了办理这些手续,通常都要请假去办理。(在现场等候的时间+不必要的运输)
3.快递,网购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太多,我们甚至连一些日常的用品都需要网购节省成本,而这些本来可以在楼下的便利店就可以买到的。(不必要的运输+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
4.还有一些岗位,因为国情的特殊性而衍生出来的,在其它国家是很难见到的,比如交通协管员,城管,城市停车费收费人员,大量的保安人员。(过度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未被使用的员工创造力)
5.公共产品的浪费,大家经常看到今天在修路,过几天可能市政又把地给刨了修管网。不光是浪费人力物力,还有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大气的粉尘污染。(过度处理或不正确的处理)
6.房地产,大量资金在地产业空转,没有进入实体行业,房地产库存增加,同时价格上涨,实体行业资金成本上升(存货过剩)。
在谈到制造业的时候,都说到工人的工资水平高影响了企业的出口,降低国际竞争力。我们的工资水平和德国,日本比起来要低的多的多,不是在一个量级上的,关键还是人员的效率。
制造业是创造财富的部门,服务业只是收入的转移或者再分配,而以上提到的一些岗位,连服务都算不上,完全是增加社会成本的部门。
因为社会的运转中存在这些部门,无疑是增加社会的总成本,降低了总效率。简单来说,做事的人少,但是分饼的时候人又多,而且很多时候是没有产出的人分走了大部分。这些成本都会间接或直接的体现到企业的成本中去。扯了半天,就是说很多人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收取更多的税或者额外的支出来养这些人。
说了这么多,什么招工难,工人工资高这些不是造成企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太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从事实业制造的人员要养这么多人,怎么会有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产业工人拿着最只能糊口的时薪,工作时间最长,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还要继续发掘工人的潜力已经不现实。中国的GDP量级已经很大,固定投资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建没有人住的房子,拆掉刚修不久的马路,数字上是不断上涨,但是并不能增加我们的生活质量。只有制造业蓬勃发展,生产出满足大家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工业4.0的关键是智能互联网
工业4.0的实质是“互联网+制造”,即智能互联网,其代表着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传统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延伸,而是开启了一个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的大连接世界。
对于工业4.0未来的发展,工业4.0时代给制造业带来最大的改变将是商业模式创新,伴随着以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为基础的智能互联网的普及,跨界新型智能手机、智能云屏、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平台型智能硬件将成为商业生态圈新的入口,对各行业商业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
对于工业4.0而言,实质即“互联网+制造”,它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现阶段,中国的工业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变革机会。如何利用这个变革的契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共同探索中国自己的产业之路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25%
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概念以来,德国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将它打造成自己的新名片,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4.0概念在中国的兴起,机器人、3D打印、VR技术成为各大科技展览上备受关注的产品。“工业4.0并不是购买几个机器人或是引进几套自动化生产技术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次全新的工业创新浪潮。”这不仅将增加价值创造的深度,还会影响工厂和战略投资以及生产网络布局。
与传统的制造业关系相比,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跨界整合、高度自动化并优化生产过程。在横向上,这意味着企业内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各部门的整合。在纵向上,这意味着企业层面、工厂管理层面、运营控制层面、管控层面和一线层面的整合。
“工业4.0能够带来以往无法同时实现的多重受益。”既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缩短从创意到成品的时间,加快流程速度,又可以增加灵活性,实现定制化生产;既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缩短设置时间、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利用传感器和制动器实时监督生产,改善生产质量。
“中国的经济转型必然会为传统的低成本制造业带来挑战。制造企业只有向价值链上游挺进,才能负担得起日渐升高的用工成本。”工业4.0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政策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