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供应商
实现用户互联,满足大批量愈趋小众的定制化,正是因为海尔有自己的独到资源,而其中之一就是“模块”供应商。
海尔有一款名为“智胜”的冰箱,噪音分贝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但用户还是觉得声音有一点大。海尔于是就把供应链上的一家全球最优秀的专门做冰箱压缩机的供应商拉进来,一同研发出一款更低分贝的压缩机。传统的冰箱压缩机里面,靠一种专门的油来润滑驱动。海尔与这家供应商研发出一种空中无油压缩机,让噪音降到最低。结果是,这款冰箱如其名字所寓意的,在市场上大卖,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家供应商的订单不仅翻倍,而且每台压缩机的利润也增加了。
海尔让供应商与用户互联,供应商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到提升。这样的供应商,不仅仅为海尔生产最优秀的模块产品,还直接与用户对接,明确需求,在产品排产前就提前参与产品设计,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用户而言,一旦自己的创意纳入到海尔的生产系统中,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激励,还可以同产品供应商直接评价。
由于是以模块化产品来选择供应商,海尔以前的几百个零件供应商收缩成了如今的几十个模块供应商。产品的上市时间,工厂里的生产成本、加工工时的下降都在20% 到40% 左右。
供应商与用户互联,突破了以前传递式且逐步衰减的利益边界,最终形成以用户为中心,辐射海尔和供应商的利益生态圈,且能保证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无边界”工厂
互联不仅可以让海尔突破用户边界,把用户的需求、创意通过众创的模式最后形成产品,以用户流量的形式汇入到海尔的工厂中;还可以让海尔突破供应商边界,让具有提前几个步骤对接用户流量能力的供应商,以资源流量的形式也汇入到海尔的工厂中;这就把海尔的工厂变成一座无边界的智能互联工厂。
用户流量进来后,工厂里的智能制造系统自动排产,将订单信息自动传递给各个工序生产线及与产品对接的所有模块产品供应商和物流供应商,不同的工序根据指令生产相对应的产品模块,最后在总装线上进行组装。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实时看到互联工厂产品的生产情况:何时排产、何时上线、何时发货,等等。如果真的需要,用户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定制的产品在生产线上的哪个位置,正在进行哪一步工序。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了新的创意,可以通过手机回溯追查到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工位。
在用户流量变成物理产品之前,工厂有专门的系统把设计、生产、验收、配送等所有环节都虚拟一遍,除了把模块供应商提前安排到位以外,还可以预测一些问题,比如哪些工序会影响设备操作,哪些会影响人工操作,以便提前解决。
这些,最终都是为了让用户享受到智能互联工厂带来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完美体验。
把用户流量、资源流量与智能工厂同步互联,海尔正在实现用户个性化与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完美结合。正如海尔的张瑞敏所说的:“现在企业必须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在海尔的表现就是互联工厂。”
并且,海尔也正在把这种互联模式从一道工序、一个车间、一座工厂,引入到整个制造行业当中,以期重塑制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