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落地案例】从三一重工到美的 智能工厂降低成本已成共识

发布时间:2017-01-27
关键字:智能工厂 三一重工 美的 
产品要实现智能化,甚至个性化定制,反过来对生产方式会有哪些特殊要求呢?在美的空调位于武汉的工厂里,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的传统生产线,而车间的另一侧,则是一条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那么,他们到底有何不同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今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的挑战。为了建设制造强国,2015年中央制定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中更把“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一年多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家居产品,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设计,比如新型智能空调,不但可以用声音或者手势来控制,而且,空调上小小的摄像头,被设计师称作空调的天使眼,可以感知到主人体温的变化,从而对室温自动进行调节。不仅如此,一台空调,同时还可以充当家里的安全卫士,一旦有陌生人闯入,它能够做到实时向主人远程报告。

图1 美的集团生产车间

图1 美的集团生产车间

    而诸如此类“聪明”的产品,不再只是科幻片里吸引眼球的道具,事实上,越来越多具有个性化设计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产品要实现智能化,甚至个性化定制,反过来对生产方式会有哪些特殊要求呢?在美的空调位于武汉的工厂里,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占据了绝大部分面积的传统生产线,而车间的另一侧,则是一条新建成的智能化生产线。那么,他们到底有何不同呢?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浩介绍,橙色的工业机器人是这条智能生产线上耀眼的明星,不仅生产装配这些体力活得靠他们,质量检测等所有精细活儿也是他们的事儿:“连一根头发丝的问题,都能够把它检测出来。如果有问题它是不能留到下一个环节去的,就会把它停住。”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智能示范线工程师刘志明说,传统的生产线上需要投入70个人工,但是在这条智能示范线上面,只需要投入30个人。

    机器人的加入,不仅让生产变得更高效、精准、产品的质量也更有保障。然而,这还不是这条智能生产线最牛的地方。杨浩说:“这是一条我们外接的柔性的智能生产线,它能够生产我们整个工厂80%的产品,一共有200多个型号。所谓的柔性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够同时生产10种不同的产品。”

    按照传统生产模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个规格的产品,而在智能生产线上,可以根据订单要求的不同,同时上线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么这些传统生产模式无法做到的事情,智能生产线又是如何完成呢?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三一重工。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数字化工厂,占地10万平方米的车间,开足马力工作时,一共有机器人140个,工作人员仅65人。与美的空调智能生产线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这里的每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混装30多种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能支撑100亿产值。三一重工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向记者介绍:“就是靠数字化和软件管理。首先你的机器,你的物料,你的制造设备,全部要联网,要把数字采集起来,而且要反向能够去通知它们,去控制它们。”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超级车间里,每一个工位接收到的任务,都是一个个数字化程序,客户的订单不同,分派的工作程序也不尽相同,每个工位当前该做什么、怎么做,都由程序说了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说:“你要能实现动态的、实时的、还有自主的生产方式,这是智能制造实现的一个本质,但是基础是什么呢?实时获取整个价值链网络数据,并且能够随时进行分析,甚至是一个优化。”

    因此,仅仅实现了数字化还不够。记者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如果把智能工厂整体看做是一个智能机器人的话,他们认为,智能制造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打通它的“任督二脉”,最大程度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互联互通。

    美的公司的管理层,如今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了如指掌。这些生产和管理流程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不仅可以被采集上传,还被搬到了手机上。而这样的信息互联互通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

    美的集团信息化总监张小懿说:“我们现在做智能制造的信息化,更关注的是我们价值链的打通,跟我们客户之间,跟我们供应商之间的连通。他可以看到我们推出产品的整个节奏,他也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工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整个产能的情况他是清楚的。”张小懿还告诉记者,这个全链条互联互通,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快,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提高了,产品交付从24天缩短到了9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