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理层的意见
针对方案一,经理坚决不同意。理由:
第一,库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无论是成品库存还是标准件库存。根据预测制作出来的库存产品有没有人购买呢?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第二,库存意味着占用大量的资金
在企业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因为库存而增加,这必然使投资收益率降低。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这个结果是灾难性的,几乎会立刻招致股价的下跌。
针对方案二,管理层更是不同意。理由:公司的销售情况不佳,在销售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却要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显然是不合理的。管理层在现场观察到,员工与机器设备不是忙不过来,而是有时候忙,有时候闲着没事做。
管理层的要求:
现在公司效益严重下滑,而这主要是成本过高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要不断降低成本。因此,当务之急是既要压缩库存,又要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客户的交期。
四、精益生产解决方案
可以同时实现降低库存和缩短生产周期。缩短交货期的途径不仅限于增加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是另外一条途径。该公司现有生产模式存在巨大缺陷,这个缺陷就是生产与转移的批量过大。例如,A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立刻送到B车间,这个产品必须等待,直到凑足了一个批量才一起搬运到B车间。这就耽误了大量的生产时间。如果能够达到每生产一个产品就立刻送到下工序,则生产周期会极大地缩短。
比如,现有生产模式下,每道工序的生产能力是每分钟加工一个产品,客户订单为100个产品。当一个产品被A工序加工后是不是马上转移到B工序了呢?不是,这个产品必须要等待99分钟,等其他99个产品也加工完毕后才一起转移到B工序。因此,100个原料经过A工序需要100分钟。依此类推,从原材料到成品,一共需要400分钟的时间。
而在理想生产模式下,第一个原料经过A工序以后没有等待,直接就开始在B工序上加工。这样的话,4分钟以后,第一个产品就生产出来了,在其后的时间里,每隔1分钟就有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因此,99分钟后,最后第100个产品也已经生产完毕了。于是,生产这100个产品,总共用去了103分钟。
这就是精益生产的基本原理之一:在制品库存越少,生产周期就越短;而生产周期越短,交货周期就越有可能缩短。
公司内最近的生产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常常出现紧急订单冲击批量转移的情况。在被顾客逼急了的情况之下,跟单员拼命催促生产单位.哪怕只加工出来少量的产品,也被迅速地转移到下一个工序。因此可以说,公司现存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常规的批量转移模式,另外一种则是精益专家的所谓“理想模式”,只是,这种理想模式在工厂内一般是作为应急方法来看待的,一旦顾客放松了交期方面的要求,工厂生产就立刻又转回了“正轨”,一下子又恢复了批量转移的常态。
五、新型生产模式
实施精益生产,可以首先建立一条这种新型生产线,然后总结经验,把这种新的生产线推广到全厂。这种新的生产线,称之为“单元生产线”,“细胞单元”,英文为“work cell”。
单元生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布局。把所有能够放置到一起的机器设备、人员、加工工具按照工艺顺序流水化布局。
第二,多能化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得一位作业员能够掌握多项技能,每位作业员都能够从头到尾的把一个产品生产完成。
第三,在制品最少。减少中间在制品,消灭周转库存。
改善前:本工序与下工序间距离很远;人员技能单一;生产出一整车的在制品后才推送到下工序。
改善后:大部分工序在布局上连接到了一起;每位作业员都掌握多种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作业;每加工出一个产品以后,该产品立刻转入下一道工序加工。
六、改善成果
通过实行精益生产,工厂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生产周期缩短了58.33%;在制品库存减少了82.11%;另外,由于在改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IE方法,使得人员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2.39%。从交期角度来讲,顾客要求6天交货,而工厂现在5天就能够把货物生产出来,因此客户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从财务角度讲,大量削减在制品库存,使得库存占用的资金获得解放,从而大幅地改善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公司领导坚定信心,从此以后,该公司走上了精益生产之路,也为实现智能柔性单元的智能工厂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