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全球最接近工业4.0的智能工厂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6-08-11 作者:佚名 
关键字:工业4.0 智能工厂 
什么是工业4.0?记者在参加2016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探访了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下称“安贝格工厂”)——这一目前被业界认为最接近工业4.0概念雏形的工厂,领略了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

中国与工业4.0

    中德在国家层面上的工业4.0合作始于2014年,当年10月,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业内人士认为,中德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中国工程院和工信部联手推进《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通过。

    当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能再作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优势标签,制造企业对于变革的需求更为迫切。中国从政府层面上正在全力推进工业4.0,因为中国有7000万到8000万产业就业人员,还有大量出口,它们都是通过基于未来的互联网和工业融合的智能制造来实现。

    为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制造企业要最大化利用资源,将生产变得更加高效。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制造企业必须尽可能地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对市场的响应更加快速。为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制造企业还要快速实现各环节的灵活变动,将生产变得更加柔性。而高效、快速、柔性正是数字化企业为制造业带来的最大变化。西门子成都工厂这样的数字化企业的出现,为未来中国制造的变革方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

    数据显示,通过数字化的工厂规划,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至少30%;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13%。而在新产品上市比例、设备生产效率、产品交付能力及营运利润率等多个方面,数字化工厂的指标均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企业。

    然而,“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现状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企业已基本完成由2.0向3.0的过渡,正在向4.0升级,而中国还有大量企业,还处在2.0的阶段,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方面非常欠缺。但,这种差异也让双方有了不小的互补空间。简言之,在技术方面,德国比较领先,而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在市场空间方面,欧洲比较有限,而中国则潜力巨大。统计显示,德国45%的研发中心在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工业4.0,但缺乏拓展国际市场的经验和能力,往往只服务于宝马等单一大集团。如果引导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很多项目在中国将都有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以西门子为例,2016年4月份,西门子与全球规模最大的亚麻纱制造商——金达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数字化工厂在浙江横港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中国亚麻纱行业的首家数字化工厂,该厂的建成标志着西门子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再次成功应用于中国本土企业,成为西门子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里程牌。西门子MESSimaticIT将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规划、设计和管理理念引入工厂的研发、生产及物流等各个环节;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TIA)解决方案在该厂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帮助自动化设备与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缩短工时提高效率并降低设备运转成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