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能工厂

常州五洋纺机打造数字化工厂

发布时间:2016-12-22 作者:佚名 
关键字:数字化工厂 五洋纺机 
“智能化服装生产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几年间,由于客户的需求逐渐变化,王敏其发现纺织行业出现了“小批量、多品种、精细化”的趋势,这对纺织机械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D编织技术待推广
 
    这个名为高效智能经编机的产品在2011年拿到了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共同认定的“十二五首批智能专项”的名额,成为纺织行业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智能专项。五洋也因此获得了2000万的专项资金。
 
    在五洋的另一座车间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了28台能够实现一体成型的智能经编机已经投入了使用,分别在生产袜子、上衣等不同服装产品。负责车间生产的刘倩倩向记者介绍,这样一台设备如果24小时工作的话,产量可以比以往翻一番。
 
    而这批设备的成本约在3000万。推算下来,单台设备的成本在100多万元,是国外同类设备售价的几分之一。
 
    王敏其表示,一体成型最大的优势是,产品的设计和试样环节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解决,而不需要像以往要经历打版、裁剪、缝制等一系列的流程。“为了更适合推广,五洋也把这一技术称为3D编织技术。”
 
    为了推广其新设备,五洋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艾诗丽”,尝试用其生产出的实物向外界证明其设备的可应用性。由于技术条件的允许,王敏其表示,其目前已经能够接受任意单一用户的生产订制。
 
    “这一整件衣服都没有一处接缝,而且布料很结实。”王敏其拉着织出的运动衣一角向记者展示。按照他的介绍,其产品近期开始量产,计划在三年后实现2到3亿的销售额。
 
    不过目前这一设备只能支持化纤面料的服装。摆在五洋的下一个技术难关是如何让智能经编机能够用棉和羊毛为原料实现产品一体成型,并且品质能为市场接受。
 
    以往的案例或许能证明五洋的技术能力。其曾经耗费6年时间,花了几百万研制出了高速符合针单针床经编机,生产出了一种名为“半钢性玻璃纤维网格基布”的特殊材料,后来被运用到了“天宫一号”以及下个月即将发射的“天宫二号”上。
 
    “我们每年会拿出4%的收入用于技术创新。虽然这些技术并不会马上产生效益,但是一旦技术应用后,产生的效益是持续性的。”王敏其表示。
 
    这也是他对五洋研发的智能经编机未来市场前景的看法——虽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高,但是长期来看是节约成本的,并且产品因为质量提升得到了更高的附加值,卖价更高。按照他的估算,运用新设备生产的同类产品售价可以提升30%左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