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进一步探索
今年10月,海尔在青岛黄岛又建成了最新的第8家互联工厂,这次生产的领域扩展到了商用中央空调,包括离心机、螺杆机、模块机、多联机、风管机等多种型号的中央空调产品。
商用与家用中央空调在现代智能家装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市场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也是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蓝海”。海尔1993年就进入商用中央空调领域,是非常资深的中央空调研制者。
近年来海尔独创的磁悬浮轴承系统,运动部件完全悬浮无摩擦运行,结构振动低,运行噪音低,不像其他机组需要减震降噪安排;产品无油运转,免除润滑油,机组能效提高8%以上;启动之前无需预热机组,而可靠性更高,运行寿命是普通机组的两倍以上,可长达30年。
作为磁悬浮中央空调的鼻祖,海尔在以革命性科技创新完成对行业发展规则的重新定义之后,也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对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垄断的局面,实现中国企业在空调产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式变革。
海尔中央空调具有全方位的领先优势——2安低电流启动,使用380伏通用动力电即可,无需像其他机组需要专门配备10千伏高压电,带来大量外围设备附加投入。配管距离可长达1100米、落差适应范围可达110米,中央机组尺寸小,重量轻,布置非常便利,在单机占地面积、静音效果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海尔中央空调拥有行业第一的运转范围,可在零下23℃的超低温中实现制热,53℃的超高温下实现制冷,供热制冷快,完全可以满足各种严酷的运行环境。IPLV(C)综合能效比达到9.5,处于世界最前沿水平。
青岛中央空调新工厂投产后,将是全行业产品质量最优、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程度最高的先进智能互联工厂。这将使得海尔中央空调如虎添翼,生产出更先进、质量更严苛的新产品,服务社会大众。
更为重要的是,不止是海尔制造本身,现在海尔互联工厂已经成为了可以推广复制的新范式、新标杆,频繁接待外界的参观访问。
海尔自身已经形成智能互联工厂一系列标准化成果,为我国其他企业开展智能互联工厂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显著降低各相关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成本和时间,为我国制造业整体升级赢得宝贵的时间。
为了加速这一进程,海尔成立了智能研究院,打造面向制造业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将孵化互联网工业的人才和模式,向整个行业输出海尔式创新,指导行业智能互联工厂建设规划和评价。
“中国制造2025”的可观未来
海尔是“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探索者和实践者,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的转型。这一具有未来竞争力的创新成果,也为整个行业乃至制造业树立了成功典范。
在实现“工业4.0”的道路上,德国有西门子,美国有GE这样的龙头企业,各国都希望树立竞争新时代的顶层标杆。
可见,中国目前发展和推广“智能制造”,需要依托重点优势企业,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要在10年左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推广智能工厂成为最有力的战略驱动。而海尔的互联工厂模式无疑是制定整个家电业智能制造标准的重要参考和示范引导。
它的起点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行业带动系数大,更是正深刻地改变着制造模式、流程乃至整个制造业的结构,将有力推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海尔与“中国制造2025”,闯出一条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模式,我们对此满怀信心。
制造业生态圈11月5-6日举办工业设备精益营销培训啦,有梦想的营销人怎么能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