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如何喝出新味道
“其实,无论是美国工业计划、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实质并无多大区别,共同特点是用信息、网络和智能化改造和提升产品品质,构建一个新型的制造体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制造服务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说。
不过,德国工业4.0仍被许多人认为,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在将工业4.0这一精美包装撕开后,“新瓶老酒”如何喝出新意,是当前值得探索的问题。
德国科隆商学院国际管理系教授马小娟曾向媒体表示,中国企业不应急于在概念上学习,而应该静下心来把德国企业最传统的精华学会。
北汽福田汽车生产力研究专家、特级总工程师任起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对德国工业4.0的经验要本着“学标杆、找差距、谋发展”的战略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仔细分析我国各行业、企业现状,进而提出具体改进方向和措施。
“要注意到,德国目前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达到工业3.0阶段。德国企业的某些关键工序甚至停留在1.0至2.0之间。”任起龙举例说,全球最大工程机械用关键零部件公司凯奥集团,其液压件铸件清砂工序,还由很年长的工人慢悠悠手工进行。他反问:“他们为什么不采纳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数字化呢?德国人很现实,他们主要是考虑投资收益,考虑实际需要,而不是片面为追求先进而追求先进,为”高大上“而”高大上“。”
德国企业文化中总是把质量放在至高的地位,因而造就了德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质量第一的品牌形象。不追求短期利益、避免伤害组织利益,这是德国企业显著特点之一。
任起龙认为,可以学习德国工业4.0的思路,结合国情适度建设数字化智能工厂:运用精确的工艺规划和仿真,大大减少因设计失误造成的停工、误工成本,优化生产线的设计,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等等。
描绘自己的道路
除了借鉴德国经验,中国制造是否该走自己的道路?
王飞跃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为什么不提倡自己的理念、体系和技术,创造并树立自己的品牌?”
在《工业5.0:平行时代的智能制造体系》的报告中,王飞跃认为,中科院《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所描述的“人—机—物”一体化系统,即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PSS)更适合于未来联通世界的制造产业与智慧工业,必将是未来智能产业必需的基础设施与支撑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也提出了流程工业智能优化制造的理念,希冀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形成中国制造的核心工艺。
除此之外,可重构制造、分布式制造、网络制造、泛在制造、智慧制造、预测制造、云制造、绿色制造等理念和路径也一一与公众见面。
任起龙认为,各种新兴先进制造相关概念层出不穷,都是为了探讨如何使我国工业由大变强,但无论是哪种路径,一定要结合中国制造的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规划。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这一前瞻性规划目前已经在最后定稿中。参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编制工作的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院长徐洪海公开表示,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不同,将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制造业发展实际,弱化五年时间限制,注重中长期规划,注重顶层设计。
近日,东莞、泉州、上海等地纷纷传来消息,已结合当地实际推出本地“制造2025”规划,正在建设中国制造样板城市。
声音
中国制造业的十大发力点
任起龙
1.打造更有诚信的商业环境;避免浮躁,片面追求高大上、赶时髦;
2.充分考虑投资收益;
3.强化工业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打造核心能力,防止产业空洞化、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代工工厂;
4.花大力气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如在电子行业,要集中国力打造高端芯片:近年,我国芯片制造业从无到有,迅速进步,目前已经能生产很多中低端芯片(如玩具、游戏机用芯片),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价格是国际大企业的一半甚至更低,但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芯片(如汽车用芯片)制造业上,我国差距较大;
5.产品要有几个独特亮点,但绝不能有突出短板;
6.集中国力,大力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掌握其控制系统集成技术;
7.充分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
8.强化智能设备客户需求研究;
9.创造更浅显易懂、容易传递知识和传承经验的工程语言氛围;
10.建立透明的、终身可追溯的国家科研资金体制,从项目立项、申请、审批、费用划拨和使用,到成果使用、评审、后期跟踪等环节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防止同一批人或小圈子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