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生产

工业4.0发展之道:革命将从生产线开始

发布时间:2015-02-13 作者:佚名  来源:OFweek 工控网
开放式集成工厂几乎代表着一场生产线革命:它融合了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与IT系统,尤其是基于SAP云的订单管理和生产控制系统。

  服务创新与资本管理趋势

  毋庸置疑,前沿的车间技术能够帮助中国应对当下的生产力挑战。然而,要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仅仅解放生产线还远远不够,面向未来,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企业的角色将逐渐向“服务提供商”转变,他们不仅出售设备,还需提供维保等全套服务。因此,服务创新将是制造企业的下一个战略高地。

  幸运的是,工业4.0理念并非局限在生产线,它还与物联网(IoT)技术紧密联系,这便为中国制造企业攀登战略高地创造了全新机遇。

  我们以设备维保为例:以往,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硬件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然而,工业4.0和物联网则彻底颠覆了传统模式:通过采用能够自行报告运转性能的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可以实时收集海量数据,利用SAPHANA等高速计算工具进行分析,预先掌握设备性能状态。随后,维保团队再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并安排人员,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突发故障造成损失。

   总之,工业4.0以生产流程为基础,联动整个价值链,有能力帮助中国制造企业提升运营效益,化解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并以工业智能化推动生产力跃升。

  与技术和硬件的智能化相匹配,制造业员工的技能和管理水平也要相应提升。然而,人力资本管理却成为很多制造企业转型的瓶颈。

  2014年,SAP与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Economics)共同进行了一项名为《劳动力2020》的全球性调查,覆盖了5,400多名来自27个国家不同行业的员工和企业管理者,而中国也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列。这项调查获得了很多重要发现:例如,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在中国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创新技术将是商务分析(158%)、云技术(65%)和移动商务(19%),但仅有33%的员工有望在三年内熟练掌握商务分析的创新技术,而已经掌握这项技能的员工只有16%。

  此外,尽管82%的中国高管表示,他们的企业已制定了各种补充性培训计划来培养新技能,但是只有27%的员工表示,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他们发展和提高工作绩效的合适工具。显然,雇主与雇员的供需和认知均存在鸿沟。此外,中国企业也普遍面临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仅有33%的企业管理者表示,所在企业制定了重要职位的继任与连任计划。39%的管理者表示,缺乏合格管理团队将限制市场拓展计划。

  在制造业破局时代,企业应当采取怎样的“人才4.0”战略呢?我们认为,企业雇主需要采用更智能的方式来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建立有效的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并将持续学习作为企业成功的基石。面对当下的种种人才瓶颈,制造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灵活的人力资源战略,并确保该战略与其他业务职能相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的人力资本管理解决方案将保障人力资源战略的高效实施,这也正是工业4.0理念的题中之义。

  工业4.0带来的挑战

  工业4.0是2013年4月份德国政府在工业展览正式提出的战略。工业4.0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的,并已经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工业4.0其实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李哲认为,工业4.0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智能工厂,研究智能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第二是智能生产,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第三是智能物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整合物流资源。

 工业4.0发展之道:革命将从生产线开始

  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国目前取得了一批基础研究成果和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的理论和技术的建设相对落后,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缺失,高端技术、高端设备、核心部件依靠进口,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突出。目前基本上关键的智能设备、装备、工业软件都依靠进口,尤其是90%左右的工业软件和90%的工业机器人,都需要依靠进口,而且费用昂贵。此外,80%左右的集成电路芯片70%左右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40%左右的大型石化装备等也需要依靠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