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透露,他所属的公司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起步早,攻克了人工智能的识别、大数据处理等难关,在2015年国家科技部立项时,一举中标了高考机器人的数学应考项目,成为了数学组别的组长单位。这意味着,到2017年应考时,该款高考机器人仅有2年的研发时间,就需要完全具备一个18岁高考文科生的数学理解、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不仅仅是数学关,“超脑计划”的高考机器人项目,还包括另外两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别主攻语文和文综。对比来看,数学是其中相对技术成熟的,语文和文综涉及到的主观题部分,对人工智能来说存在一定挑战,尤其是情绪、情感以及意识形态,对高考机器人都极有难度。
不少人好奇,数学的考试题目倒是有确定的答案,而语文的主观题尤其是作文,高考机器人怎么应对呢?对此,林辉给出解答,其实现在国内外的“机器人写作”技术都日渐成熟,在美国硅谷就有一个“经济新闻的自我报道”项目,先给机器人几个信息关键词,它会按照经典的经济新闻模式进行整合报道,让人完全看不出来是机器人写的。
同样道理,由于语文作文的得分点中,立意新颖、有深度仅占几分,机器人读题后,分析关键词再进行写作,并不会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内容,仅仅是情感和情绪有所欠缺,不会导致大的扣分项。对话研发负责人
高考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试金石
目前,高考机器人的备战情况如何呢?记者对话了数学组别的研发负责人符红光,他也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符红光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备战数学的高考机器人一刻也没休息,使劲儿进行答题练习和自学。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解答北京市往届高考试卷拿到了115分的成绩。
符红光说,高考机器人其实是人工智能水平的试金石,技术关键在语言理解和知识推理。高考机器人需要通过推理建立知识库,而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学习机储存的题库。举个例子,当解答鸡兔同笼的试题时,高考机器人不仅需要读题、理解,也需要掌握知识之外的常识,即鸡和兔分别有几条腿。
对于高考机器人要考上一本,符红光很有信心。根据“超脑计划”,我国的高考机器人将计划在2020年考上北大、清华,而日本也提出在2020年,高考机器人考上东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