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智能研发

工业4.0从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开始

发布时间:2016-03-31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仪器仪表
关键字:工业4.0 
工业4.0作为德国的竞争战略,其定义是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技术核心,实现端到端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的新工业价值生态,而李克强总理与2014年10月访德,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
  编码系统:为了提高数据规范性,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开发应用编码系统,编码系统不仅包含有基于软件的系统,更重要的是面向企业的各种数据的生命周期,必须完整、正确、具有时效。
 
  体系框架:工业企业,一般迄今都未建立起一张面向宏观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我们需要从顶层开始,利用大数据的方式,结合软件应用,构建整体的体系框架。
 
  软件应用
 
  在企业中,应用软件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而且减少错误,提高质量,笔者略举几例。
 
  在装配设计中,装配工艺卡经常出现零件没有装完的情况,而上海思普的工艺设计管理系统,就构建了装配树,实现左右拖拉的方式,如果有零件没有装配设计,可以直观看到。
 
  某企业设计PDM/PLM系统时,增加了标准化数据字典型字段,这样用户在输入时,采取选择性输入的方式,这样数据输入错误,不易理解的情况大幅度降低。
 
  某企业在构造生产BOM时,由于设计采取的是选配策略,而根据规则,软件系统采用推荐、自动化匹配的方式,如果设计师认为不合适,则在进行修改,总体提高配置速度60%以上。
 
  某企业在进行开发产品设计管理系统时,针对产品型式,开始认为7种足够了,然后运行两年后,发现原来的思路不正确,后期的设计管理系统就设计为,所有的新的产品设计都可以作为模板使用。
 
  数据图谱应用
 
  数据图谱构建时,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例如数据的输入,是个工作量很大的过程,然而这往往仅仅是个直觉,以某个企业为例,一说,我们设计图纸10万张,如果设计师把他们输入系统,根本没有时间,但是我们从输入的方式来讲,如果只采用扫描输入的方式,而不是转成CAD图形,其时间就可以大幅度缩短,而在应用的时候,根据需要将旧图纸转换成CAD图形,则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例如上海一家企业,就购置了3台工程扫描仪,安排四名中专生,也就8个月时间,就把企业的图纸全部实现了电子化。
 
  下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数据的动态变换,很多企业存在着系统性问题,举例说,一个企业从来不给设计变更安排工时,而企业的变更是非常频繁的,因此生产部门采取的策略就是加大产品的期初工时定额,而大家可以预见到的就是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很低,甚至闹出了企业一个工人一个月工时做到3000多的笑话。
 
  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重点,甚至说作为重中之重的是,数据本身的生命周期,在传统上,存储是昂贵的,而现在即使存储价格下降了,但是数据的完整性往往也是不足的。另外需要注意,有一个不为人察觉的变换,那就是时间变化,随着时间流,我们需要对数据图谱进行改进、数据进行处理、知识库进行优化,引进更为先进的智能系统。
 
  运营保证
 
  关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图谱,如何保证运行,是个很大的难度,企业需要从企业文化、规则制度、运行工具、员工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
 
  某企业实施厂长查询系统,厂长说法,我一般不开,一开肯定不好,后来厂办结合计算机中心,确立了专人检查,如果数据没有按时填写,就重罚的制度,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磨合,终于让厂长可以查询到工厂的整体概貌数据。
 
  某企业设计部门制作了三维模型,但是生产部门收到的,还是二维图纸,生产部门根据二维图纸再进行建模,可以想象其周期与质量,而这么运行的原因就是与国家政策不符。
 
  前面说的一些例子,也提到了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笔者再分享一下我们的原则,凡是我们希望员工做的,我们在设计上就让它非常简便,而不希望员工做的,就让它复杂。
 
  最后说明,在全生命周期数据图谱时,可以理解为数据是有不同大小、价值、展现形式的各种不同,我们需要结合具体业务,进行优化,从而保证节点运行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整体生产流程的精益性。
 
  未来展望
 
  针对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图谱,笔者以为会有如下的几个发展方向,第一是大数据化,从数据的总量、到单元业务处理需要的数据量、产生的数据量,将发生质的变化;第二是移动化,例如企业的领导不在现场,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查询、控制、优化生产现场;第三是数据图谱的社会化,例如工业4.0的横向集成,可以理解为各种主体的数据需要处理,另外提供工业数据服务的,例如淘宝样的平台企业将会出现。最终我们的社会将发展成有谱系的、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各种复杂管理、高效、互联的大数据社会。 
2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works.net.cn tel:027-87592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