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市场泡沫泛滥
从人工智能的虚火中,我们仿佛能够窥见隐藏在背后的剧烈的人工智能市场泡沫的泛滥,如今的人工智能,就跟20年前创业者们名片前面加个“WWW”,后面加个“.com”,马上就光环笼罩一般。
这种并不健康的狂热,在近日也引起人民日报的关注,作为中央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21日就刊文为人工智能虚火喊刹车了——要当心AI潜在泡沫,防范热潮转冷。
《人民日报》在题为“人工智能,怎样火下去”的文章中指出,当下炙手可热的AI,可能有热过头的倾向。AI概念早在1960年代便被提出,虽在历史经历2次大热潮,但却呈现“热5年、冷10年”趋势,短暂热潮后出现的是更长的寒潮。
各界都低估AI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难度,在新技术下,还出现了不少乘机炒作、骗取资本的人士,AI炒的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
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四大平台发布不久,《人民日报》就为人工智能泼冷水,并非空穴来风。前不久,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说了这样一句,内地所有的投资活动中,近一半跟AI有关。
而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数量在今年也将迎来新高。
随着产业环境越趋成熟,还有国家整理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创业潮有望再次涌现。
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泡沫泛滥,95%以上的概念公司都只是凑热闹来骗钱的。
离开数据的智能是没有意义的
更多的泡沫来自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与应用场景的结合裂缝上。如果只有美好的概念与想象力,缺乏场景落地,业务该如何走下去?
所以说,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本身不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所要实现的是技术与数据的结合应用,创造出来各种不同的场景,数据其实比技术更加重要。
阿尔法狗在围棋上可以打败天下无敌手,但是在麻将和象棋方面就不会有这么厉害。究其原因就在于,在几百年前,棋谱都存在,围棋的数据可以全部被阿尔法狗吸收。但是对于麻将和象棋来说,没有相对稳定的规则,所以要把残缺的数据智能的喂给机器重新运算,再变成指数级智能增长的可能性很小。没有大量多维度数据积累的项目,无论用什么智能硬件、智能技术都不可能是真的人工智能。
这就是意味着数据对人工智能有多重要。离开数据,谈人工智能是没有意义的。
下一位人工智能新独角兽在哪?
未来哪些领域会出现像BAT、谷歌、亚马逊一样的巨头?
很多人有疑问,现在在美国,大部分数据被Google、Facebook、亚马逊所掌握,在中国又被百度、腾讯、阿里掌握数据,是不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行业要被这些公司垄断呢?未来其他公司有没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
答案是肯定的,从人工智能的数据维度来讲分两类:
一、社会基础数据
Google、Facebook、亚马逊和BAT的确依靠互联网的优势,拥有了大量的数据,但是以人工智能应用的角度,这些数据远远不够。比如工业设备数据、医疗数据、金融数据。
还有很多基础数据是这些公司都没有的,任何一个领域和人工智能集合起来都可能产生新的数据智能。
二、自主数据
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技术生态一定是区块链作为底层应用的,与传统互联网最大不同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维度不同。互联网是模糊数据大集中,而人工智能数据是以具体的产业应用的为中心形成自我价值区块精准数据。
将来任何人工智能的数据都是以自我人的中心形成自己分布式的数据库,有些数据是联网交互的数据,有些相对离线运营运算的数据。云计算的能力而不是云存储的数据,数据被分成不同碎片分布的存储。
所以即使BAT和Google、Facebook、亚马逊拥有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以每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来说,产生精准数据时候只会用到其中很小一部分,再集合自我的数据积累,利用自主智能平台不断产生的自我运算数据才是核心价值。就像阿尔法狗一样,前期那些围棋棋谱数据未来都可以获得,获取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但是阿尔法狗智能运算平台及反复运算处理,深度学习的自我产生的智能数据才是战胜人类的关键。
所以,未来的独角兽公司,最可能存在工业领域、医疗领域、金融领域,重点推荐关注几家公司:
工业领域:中机新时代-工业人工智能平台研发公司
医疗领域:东软集团-医疗领域大数据公司
金融领域:高盛集团-金融+人工智能公司
当然,未来人工智能不是向互联网一样会出现几家垄断的公司,分布式数据的未来,会让任何一个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模式都可以生产自主的智能,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完成人工智能的转型。
最后提醒记住人工智能转型四要素:数据、平台、网络、场景。
任何没有多维度数据做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热炒出来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