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下,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只有通过建设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那么,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又需注意哪些方面的布局?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下,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是当前的紧迫课题。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那么,我国要建设智能制造需注意哪些方面的布局?
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强基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表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四基”薄弱和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最大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近年来全国上下才分外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强调加强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薄弱是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强化工业基础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但是,现阶段强化工业基础单靠市场、单靠企业难以解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机器换人
智能制造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扩展到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而机器人是高端智能装备的代表,被喻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因此,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应用需求,工业机器人将会成为智能制造中智能装备的代表。
如今,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机器人产业被寄予厚望。但机器人在国内智能制造业还普遍存在着诸如新应用开发不成熟、集成商专业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专家们给出对策建议,如引入优秀集成商,进行重点培养和联合,加快行业内先进技术推广;优先简单宜行的项目,逐步提高使用质量,并培养人才;建立培训机制,协助终端用户,培养一批专业的机器人设备维护使用人员等。
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工业互联网
智能工业需要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这是一次跨界的融合,跨界是困难之一。不过,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困难,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体制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工厂还没有完成数控化过程,即便过渡到智能化,单机的智能化也不能代表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工业智能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还面临许多体制上的障碍,这些障碍还需要在磨合当中逐渐解决。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工业创新转型的关键依托,对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保障产业安全意义重大。
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智慧工厂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针对性举措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为传统制造型厂商指出新的发展方向——智慧工厂。智慧工厂的提出,将搭建起产品涉及和制造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智能制造起到承接落地作用。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一步。未来要打好信息化基础,发展智能化软件系统,坚持新兴技术有效融合,才能推动智慧工厂建设。
制造业的未来将是智慧工厂,智慧工厂的实现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支持与应用。软件工程辅助系统的应用,也是智慧工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此外,智慧工厂运行控制将逐渐迁徙到云端。云端运算模式更有利于生产设备之间通信、数据等交换交流,从而使工厂内部所有装备打造成一个有机整体。当然,为真正实现智慧工厂,还需要重点突破机床、工艺、生产管控等关键技术。
除了上述技术与体制改革的需求外,随着智能制造产业的壮大,对高质量的相关技术人才需求也将加大。预计未来10年,工业机器人专业、3D打印专业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而人才缺口也将成为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