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工业4.0技术的应用将帮助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25%,即使加上原料成本,整体生产率也将提升5至8个百分点,并额外创造6万亿元的附加值。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5月17日发布的《工业4.0 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报告中作出以上表述。这份报告以德国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预测德国制造业产值将会因为工业4.0提升900亿-1500亿欧元。
该报告将工业4.0定义为基于智慧整合感控系统(CPS)和动态数据处理,以9项数字化工业技术为基础的变革,其核心理念为整合、自动化及优化生产流程。报告认为,在未来5-10年,工业4.0将彻底变革产品和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流程。
目前,中国、欧洲和美国都在大力推广工业4.0技术,包括自动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现实增强(VR技术)、模拟、水平垂直系统整合、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在内的9大技术正在促使工业生产实现转型。
工业4.0技术已经在航空、汽车、医疗、电力等很多领域发挥价值。比如在飞机制造业,3D打印技术应用于飞机零件生产,在减轻飞机重量同时节省钛等稀有原材料的使用。汽车领域的焊接等环节也已经被机器人取代,未来汽车制造流程将实现由自动工作控制系统监控。
在中国,2015年3月总理李克强正式将“互联网+”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号召中国的企业和产业学习工业互联网并应用在中国的智能工业建设中。这两个战略规划被看作是中国版的“工业4.0”。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拥有最高的制造业比例。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20%左右,名列第一。在国内现有的41个工业领域大类中,制造业占30个,拥有绝对占比。不过,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标准化程度低,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参差不齐。
“中国制造业危中有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但转型中存在着巨大的变革机会。”去年10月,风险投资机构明势资本在《工业4.0领域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逻辑》报告这样描述中国的制造业环境。
中国的工业4.0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提升上,该提升有助于维持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杜伟认为,通过工业4.0可以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国拥有的领先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利于加快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并创建完全数字化的产业链。”
杜伟表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工业4.0技术方面的差距并没有像在传统制造业那么大,中国制造业工人队伍素质较高,在机器人、传感器制造等高端产品制造上充满机会。其次,中国消费者对定制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速度远远快于西方。
中国劳动力优势也将得到展现。此前,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工业技术的发展将会降低对劳动力的使用需求。但波士顿咨询公布的一份名为《工业4.0时代的人机关系:到2025年,技术将如何改变工业劳动力结构》报告发现,尽管先进技术普及会带来一些岗位的消失,但会催生出IT、软件开发以及机器人辅助等新型就业机会。
这份报告以德国为例,认为未来十年工业4.0将会为德国净增约3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就业人数提高6%。其中,机械工程领域雇佣需求将提升10%,IT和数据整合领域岗位数量将实现翻倍。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IT系统特别顾问Ingo·Ruhmann在报告中表示,完全实现工业自动化是不现实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和数码辅助系统来提高生产力,而不是取代人力。”因此,虽然工业4.0会导致体力劳动和简单重复的常规工作减少,但需要灵活反应、解决问题以及具备定制化能力的工作将会增多。撰文/李昕彧 编辑/冯艳彬
总之 工业4.0技术的应用将帮助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同时会催生出IT、软件开发以及机器人辅助等新型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