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要投稿
联系电话:027-87592219/20/21转188
投稿邮箱:tb@e-works.net.cn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视点

智能制造的中国特色之路(下)

发布时间:2016-02-10 作者:佚名 
关键字:智能制造 
当前,新工业革命的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强国梦”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催生而出的智能制造,引领着新工业革命的推进。

    智能制造带来三大转变

    定制化。企业以用户为中心,就产品设计、制造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为大量用户定制产品和服务。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有独特需求的顾客可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运作、回收等环节,甚至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根据需求改变设计及生产。消费者由单纯的产品接受者转变为生产消费者。

    分散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的优势资源,在研发、制造、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全球分散化生产。波音公司实现在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方、180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在400多万个零部件中,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

    融合化。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的边界正在打破,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的边界日益模糊。2014年1月,谷歌宣布与通用、本田、奥迪和现代等四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一家芯片制造企业(NVIDIA)共同成立“开放汽车联盟”。自2012年,谷歌公司已经先后收购了9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

    务实推进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

    客观评价发达国家发展智能制造对我国影响

    自2011年,我国就成为中国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面临的要素成本压力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不断增多。

    当前,智能制造时代就要来临,各国正在部署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将重构全球制造业生态。美、德等发达工业化国家推行各自版本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目的不只是要抢占新一轮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还要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为其谋求中低端制造业回归创造条件。

    我国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具备庞大的市场优势,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智能制造时代,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那么重要,整个制造业生态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如果不及时抓住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我国传统的制造企业会陷入困境,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将不断削弱。

    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条件与基础

    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条件。一是取得了一大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掌握了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部分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侧重智能制造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

    二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机械自动化向数字自动化过渡阶段,如果以德国工业4.0作为参照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总体上还处于2.0时代,部分企业在向3.0时代迈进。

    三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高端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高档数控系统、工业应用软件等市场份额不到5%,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大型转载机进口部件占整机价值量的50%-60%。

    四是高端软件产品缺乏。我国制造业的“两化”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低端CAD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得到很好普及,但应用于各类复杂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智能化高端软件产品缺失,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资源计划软件、电子商务等关键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

    五是企业系统集成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像西门子、GE一样的国际级大型企业。 质量和水平不高。

    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将发展智能制造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结合,制定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快研究论证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明确所要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所要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建立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架构,明确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内容、重点领域、关键步骤和具体路径。

    优先启动五方面重点行动

    一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数字设计与虚拟仿真系统,新型传感、工业控制等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智能管理技术与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平台。

    二是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部件、智能装备及成套系统。加快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关键智能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伺服驱动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制造装备及成套系统。

    三是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依据采用现有标准、修订现有标准或制定新标准等策略,对重点相关领域已有标准进行研究分析,规划构建包括已发布、在制定和待制定标准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率先启动基础和通用方面的智能制造标准。

    四是有序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与应用推广。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尽快出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和广大制造企业的积极性,围绕流程制造业的智能工厂、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工厂、以信息技术嵌入为代表的智能产品(装备)、以物流数字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管理,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等六个方面,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并建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评价体系》,在此对试点示范项目进行评价基础上,及时总结形成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加以大面积推广。

    五是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制订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 开展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资源管理示范工程, 规划电信网码号和互联网地址资源,为智能制造应用推广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